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元,農民工小病不再“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 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首席記者 孫剛

  萬師傅從江蘇寶應來滬做裝修,年前在閔行區北翟路的一個樓盤接到了一單活,吃住在工地,不小心得了感冒。他本想按著老規矩“扛過去”了事,聽另一個師傅説附近的社區醫院看個病最多花20元,半信半疑前去就診。

  預檢護士看了老萬的身份證和上海暫住證,麻利地給他辦了張綠色的健康卡。拿著卡,老萬不用付錢就挂上了號。接診醫生聽完病史,探查了口腔,隨即開了兩張檢查單。老萬嘀咕著“又要驗血,又要拍X光,20塊錢夠嗎”,沒想到收費窗口真的只收了20元。回到診室,醫生從電腦上查看了老萬的檢查結果,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沒事,吃三天藥,多喝水就會好。”老萬問配藥還要付錢嗎,醫生答不必,“剛才已經付過了。”

  最後的賬單顯示:檢查累計80元,本次減免60元,掛號減免7元,西藥費24元,減免24元,累計減免91元,現金支付20元……老萬不禁感慨,“真的是20元就治了病。”

  閔行區外來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40萬人,還有大量未登記的短期流動人員,如何為他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醫療服務一度成為難題。外來人員多數收入有限,不少人沒有辦綜合保險,得了病不去看,小病拖成了大病;或者到無證行醫窩點隨便吃點藥、打一針,無論醫療環境還是安全質量都隱患重重。而原因無非是“印象中上海醫院看病太貴”:要做各種檢查,動輒上百元;配藥往往幾大盒,病好了白白扔掉,浪費錢……

  為了吸引農民工們去正規醫療機構,閔行區不斷想辦法。前幾年曾推出專項優惠措施,在吳涇醫院和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流動人員就醫可以減免醫藥費30%。但一來減免的附加條件比較多,程序也繁瑣;二來減免力度不夠,不少外來人員還是覺得太貴。優惠措施實行了幾年,效果有限。

  有沒有能讓流動人員一聽就明白、吸引力更大的舉措?區衛生局負責人聯想到 “平價産房”──外來貧困孕産婦順産限價800元,實行多年廣受歡迎,社區基本醫療是否也可以對流動人口“限價”?

  去年10月,閔行區衛生局推出了面向外來流動人口的基本醫療服務“套餐”,首先在華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範圍試行。“套餐”分兩檔:到華漕社區所屬的村衛生室就診,標準為10元,覆蓋的急性病常見病有急性胃腸炎、上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損傷、骨關節炎等14種,可使用本市基本藥物目錄中的26種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急診,標準為20元,病種比村衛生室增加了皮膚感染、膽囊炎等另外14種,還包含X光、B超、血常規、尿常規等常規檢查,用藥也相應增加到72種。

  閔行區衛生局副局長程佳介紹,享受基本“套餐”的外來人員,如果在就診中的開支低於套餐標準,就按照實際費用收取;如果高出標準,則最高分別只收10元和20元。如果需要轉診到上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會安排 “綠色通道”,掛號費7元同樣減免,“與戶籍居民一樣。”

  “套餐”實施至今三個月,已經累計服務5000多人次。今年,“10元能看病、20元能做檢查”的基本醫療服務將在閔行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讓流動人員小病不再“扛”。

熱詞:

  • 套餐
  • 小病
  • 老萬
  • 農民工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限價
  • 醫生
  • 綠色通道
  • 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