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圖文:感恩養命的土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日報訊 圖為:郝家祠 (長篇小説) 作者 王能明

  高曉暉(輔導老師)

  歷時3年,經過幾次傷筋動骨的修改和細緻入微的打磨,王能明終於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郝家祠》。他雖然是第一次創作長篇小説,但此前已有了幾百萬字的寫作成果,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寫作經驗。更重要的是,他的基層生活經驗十分豐富,從農民到苦力到文員,打工生涯中種種的粗活細活,他都曾實實在在地親歷。而更為可貴的是,他對生於斯,長于斯的家鄉,滿懷熱愛和感恩。家鄉人的苦與樂,冷與暖,疼痛與歡悅,無時無刻不在他的心際縈繞著,糾結著……他與鄉土有一種切肉連皮的粘連!

  於是,真切與真誠,就成為王能明這部《郝家祠》中最可感、最動人的字眼。

  《郝家祠》稱得上是王能明對家鄉70年變遷的寫真。以郝進財為代表的郝家祠的鄉親們,在王能明筆下顯得如此地鮮活與生動。合著時代前進的節拍,郝家祠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上演著一齣出千姿百態的命運悲喜劇。郝家祠的人們肩負沉重,步履艱難,但他們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

  王能明很用心地刻畫出了郝進財生命中的那份從容。郝進財在解放前因血吸蟲病而命懸一線,是新政權的誕生拯救了他的生命,他早年這種死而復生的經歷,成為他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之源,面對生活的艱難,他總是那麼自信而豁達。郝進財平凡的一生,看上去只是盡心盡力養育自己的兒孫,其實,他對血防專家黃傑教授的懷念,對防治血吸蟲病默默做出的努力,更使他找到了一種特別的生命意義。

  王能明很真誠地禮讚家鄉的變革與進步。郝進財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帶著滿堂兒孫看一看、走一走剛剛建成的富河大橋,心滿意足地“一頭扎進了這春意融融的土地裏去了”。富河大橋,是一個富裕與進步的象徵物,郝進財這一輩人的使命,正在於架起了這樣一座橋梁,一頭承接歷史,一頭連接未來,而能在這既已貫通的橋樑上迅跑,正是他對新一輩人的期待。

  新與舊,好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跑,舊的總是會被新的替代,但王能明並不僅僅關注新與舊的更替,同時他還格外看重那一根精神的接力棒。比如愛惜、珍惜農民養命的土地,比如維繫、堅守鄉情和親情,勿使淡化、勿使冷漠等等,由此,王能明小説中的時代感、歷史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字裏行間了。

  鮮活的生活經驗,是王能明創作的優勢,他不僅準確地還原了郝家祠的人情風俗,帶給人一份濃郁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的強烈感受,他更有一種在小説中充分表達出他對鄉土問題的思考的衝動。比如環境生態、村民選舉、土地承包與利用、生産方式的轉變、種植結構的變化、打工與留守、婚姻與家庭,等等,這些思考豐富了作品的意義內涵,也使作品像生活現實一樣有了萬花筒般的多彩和斑斕。與此共生的,便是對生活面的強調形成了對生活內蘊的揭示的遮蔽,提出問題的方式和對問題的解答,或多或少表現出了對社會一般性認知的屈從,如何更充分地表達作家對歷史、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立思考,從而實現對社會一般性認知的超越,這是王能明在今後的創作中有待進一步探究的重大課題。

熱詞:

  • 郝家祠
  • 王能明
  • 土地承包
  • 長篇小説
  • 創作
  • 命懸一線
  • 婚姻與家庭
  • 寫作
  • 血吸蟲病
  • 血防
  • 搜索更多郝家祠 王能明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