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個人”的歷史展覽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1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紀念館外觀(劉叢志提供)

  在中國東北,有一個防川村,是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國的交界處;在防川村的一個展覽館裏,擺放着“一千九百三十八塊彈片”以“見證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張鼓峰事件,這些彈片是一位名叫劉叢志的普通人一塊塊從中俄界山上挖出來的。

  據了解,1938年7月末8月初,日本軍國主義和前蘇聯軍隊曾在此發生過一場震驚世界的軍事衝突,史稱“張鼓峰戰役”。這場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影響卻不小,張鼓峰事件還産生了很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蘇聯歌曲《喀秋莎》。

  張鼓峰事件戰地展覽館,確切地説,應該是“一個人”的歷史展覽館。十幾年來,劉叢志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歷經20年時間,從一個個“麒麟麥酒株式會社”的酒瓶,一塊塊炮彈殘片,到一柄日式軍刀,一副坦克操縱桿,潛心收集整理出大量的文字史料和80類數萬件戰爭遺留物,逐漸收集並建成了這座展覽館。

  為什麼會一個人單槍匹馬建一座歷史展覽館?今年50歲的劉叢志説,上世紀90年代,從老家吉林市來到琿春當地打工後,常聽當地人説起日本和蘇聯曾在中俄界山張鼓峰上爆發過邊境軍事衝突,到現在山上還有很多戰爭遺物。

  “起初我就是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結果還真是找到了幾個酒瓶,回來一查,是日本人的東西。”劉叢志説,從那時候起,他就經常上山去尋找,挖掘,隨着收集到的戰爭遺物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戰爭遺物已達80類數萬種,在收集實物的同時,劉叢志還廣泛查閱文獻,收集圖片和影音資料,邊收集、邊編撰、邊研究。距離張鼓峰不遠,就是可以“一眼望三國”的防川景區。遇到旅游團來這裡參觀,劉叢志總能看到一些年輕人,站在瞭望臺上,背對着以前曾經屬於中國的土地,開心地做著各種手勢拍照留念。“每逢此時,劉叢志的心裏就很不是滋味兒”。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記住那段歷史,開一家戰地展覽館的念頭一直在驅使着他。

  2003年,他把酒店交給自己的弟弟經營,自己專心研究張鼓峰戰役,並先後撰寫了《由張鼓峰事件談琿春歷史發展的興衰》、《張鼓峰旅游文化亟待挖掘和保護》等一些頗有見地的理論文章,在當地的報刊上發表,引起了琿春市政府的關注。2005年“張鼓峰事件戰地展覽館”正式開門迎客了。這幾年來,隨着防川景區知名度增加,游客越來越多,順路來張鼓峰展覽館的人也多了起來。2010年,它被評為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最令他感到欣慰的,還是隨着參觀者人數逐漸增多,了解那段歷史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其中有學生、老師,也有退休幹部,部隊官兵。一位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在參觀後感嘆,張鼓峰展覽館告訴中國人,要自立,要自強,永久牢記歷史的教訓。

  劉叢志説,這些年一個人辦歷史展覽館,酸甜苦辣都嘗過,但每當想到能把一段歷史特別是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頁,讓更多中國人了解並記住時,就感到很滿足,再累一些也值得。

  採訪完劉叢志,記者走出展館,是張鼓峰,放眼向展館後面望去,在薄薄雲霧掩映下的張鼓峰,思緒仿佛回到了往昔炮聲隆隆的戰場……(喬振友、盛勇 特約記者閻江華圖/文)

  (來源:人民網)

熱詞:

  • 張鼓峰事件
  • 劉叢志
  • 展覽館
  • 歷史發展
  • 喀秋莎
  • 一個人
  • 防川村
  • 戰地
  • 張鼓峰旅游文化亟待挖掘和保護
  • 彈片
  • 搜索更多張鼓峰事件 劉叢志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