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法制日報:"早餐哥"善舉是民間版政府關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蘇太倉一名公司員工楊紅權自掏萬元,每天為陌生買票人送來熱氣騰騰的早餐,而其送早餐行動將一直持續到春節。對此,楊紅權表示,自己從上學到在外打拼的這些年,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現在生活安定,就想著能儘自己的一點心意幫助別人(1月5日《揚子晚報》)。

  一個肉包、一個菜包、一個豆沙包、一杯豆漿3元標準的免費早餐,平均每天送出100份,做到春節差不多需要花費1萬元。這樣的善心投入,體現在一個家境並不寬裕的普通電廠職工身上,著實令人感動。媒體報道之後,迅速引來網友的圍觀熱議,也在情理當中。

  面對“早餐哥”樂於助人的冬日暖流,鼓勵、支持和稱道的話,多一句或是少一句,其實已不影響公眾對這位民間愛心使者的敬意。而讓筆者如骨鯁喉、不吐不快的是,看罷網上的跟帖和議論,一些人動輒採取“逆向思維”,以嘲諷奚落的口吻,影射或明指早餐關愛的“政府缺位”,我覺得既失中肯、也不厚道,頗值一議。

  的確,套用一句時下的流行語,江蘇太倉那位“早餐哥”的愛心善舉,首先應看作是他的一種“個人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説,假使一些人認為此善、此愛“與政府無涉”,倒也無可厚非。但若吹毛求疵、“超級理想化”地借此來渲染政府關愛的“不盡職”、“不到位”,那就不僅僅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而更像是一種苛刻甚至刻薄之談了。“免費早餐”恰恰可能是民間版的“政府關愛”。

  世間萬物,蕓蕓眾生,當然都不是活在真空中。所以,民間愛心、個體善舉的層出不窮,同樣可以理解為政府引導、社會主張的點面呼應。這些年來,每到春運潮、回鄉潮出現之時,各地總會涌動起一股股來自民間和草根的“關愛潮”。而在這些“民間善意”的背後,其實往往也包含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熱心支持和積極助推。

  譬如,去年春節前夕,筆者所在的浙江省寧波市,曾經流傳著一位“送粥奶奶”的行善佳話。年屆六旬的陳杏娣老人,每天淩晨3時便開始淘米、燒水和熬粥,不畏風雨交加,早早來到長途車站為返鄉務工者免費送粥,其感人事跡一度紅遍網絡。今年,在這位“送粥奶奶”的感染帶動下,當地政府部門將其視作關愛外來務工者的一張“活名片”,發動不少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把這民間版的“政府關愛”搞得更加週到和紅火。

  如果細心觀察,類似太倉“早餐哥”和寧波“送粥奶奶”這樣的民間善舉,肯定不會日漸式微,必然會日見其多。我們當然不該漠視或否認那些愛心人物的“個人功勞”,但毫無疑問,這一朵朵“民間慈善浪花”躍入公眾眼簾之時,散發的絕不只是純粹的“個體暖意”,在其背後必然有著強大的公器指引和推動。

熱詞:

  • 民間
  • 早餐哥
  • 送粥奶奶
  • 政府引導
  • 揚子晚報
  • 逆向思維
  • 個人行為
  • 善舉
  • 淘米
  • 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