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動手又動口” 執棒兼講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歐美音樂舞臺,上演現代音樂已成常態,而國內的音樂會,只要演出現代音樂,大多門廳稀落,演出過程也冷冷清清。所以,經常聽到音樂界人士在説:“現代音樂作品要常演,人們才會逐漸接受。”最近,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歌劇院獲得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的資助,終於有機會選出7部作品組成一台“和毅莊誠”音樂會,並於昨晚搬上了上海音樂廳的舞臺。指揮家張國勇邊執棒邊講解,深入淺出的引導,經常使聽眾恍然大悟,讓這臺原本並不熱鬧的音樂會,變得十分熱烈。

  不習慣屬正常

  7部交響樂作品,都是近年來上音教授們接受委約創作的。不過,有的在首演時亮亮相,從此藏在深閨;有的經常被國外樂團上演,國內卻寂寞無聲。追尋原因,就是現代作品與大眾之間,隔著一條鴻溝。昨晚的音樂會開演時,上座率雖然高達八成,但第一部作品張栩儒的《漠壁長歌》演畢,掌聲有點零落。張國勇轉過身來笑笑,説道:“看來,大家確實與現代音樂存在距離。也難怪,歐美的古典音樂發展了100多年,音樂家們早就感到不滿足、要突破了,聽眾也聽多了完整、和諧的傳統音樂,所以,現代音樂就受歡迎了。我們呢?古典音樂還在普及之中,一下子聽到‘現代派’,不習慣是正常的。”

  作曲家在堅守

  話題一轉,張國勇語重心長地説:“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不能落後啊。這些作曲家,要寫點娛樂類的東西,都可以駕輕就熟。但是,他們就是堅守著文化的責任,在甘於寂寞地創作。看看這些作曲家,不是頭髮稀少,就是兩鬢斑白,就可以知道他們的辛苦了。”聽到這裡,聽眾掌聲頓時熱烈地響起,顯然,大家是在為作曲家們鼓掌。平時在音樂會上只能看到背影的張國勇,此時一反以往“只動手不動口”的慣例,又十分形象地介紹起了作品:“張栩儒的作品,在樂隊裏融入了呼麥、長調,有北方的粗獷。再聽聽許舒亞的《韻》,兩位女高音和樂隊合作,《紫竹調》旋律的變形、重組,又描繪出江南的清麗風韻。”

  “現代派”不遙遠

  每一首樂曲演奏前,張國勇的現場講解,就如是導遊,指引著聽眾尋覓其中奧妙,讓人有時竟會産生茅塞頓開的感悟,“現代派”也不再那麼遙遠和生澀了。葉國輝的《晚秋》,描寫了鄉村收穫時節的意境,不協和的弦樂,竟然是喜悅的農民在村頭聚會時的嘈雜場景;徐孟東的《遠籟》,把古曲《廣陵散》的韻致融入了大提琴的技巧之中,泠泠弦音是那麼地精緻優美;周湘林的《打家業》,用土家族的“打溜子”與交響樂隊對話,聽似散亂,卻頗有湘西獨特風情;楊立青的《引子,吟腔與快板》,名字十分抽象,但在二胡吟咏、樂隊鋪墊之間,山東民歌《一枝花》的音調生動縈繞耳畔,又是那麼富有生活氣息。顯然,張國勇的“既動手指揮,又動口講解”,為“現代派”音樂的推廣普及,做出了一次有聲有色的示範。

熱詞:

  • 現代派
  • 作品
  • 張國勇
  • 呼麥
  • 音樂會
  • 現代音樂
  • 動口
  • 作曲家
  • 紫竹調
  • 打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