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周顯寶:學校教育不應游離倫理價值的本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0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元旦假期,家住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的小學三年級學生余玉(化名)一直悶悶不樂。幾天前,她寫了一篇關於幫扶摔倒老人的作文,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師的評語是:“現在這個社會,老人摔倒了還有人敢扶嗎?”這讓她感到很茫然。(見1月4日《江西日報》)

  “老人摔倒,你敢扶嗎?”,面對這樣一個道德倫理考題,我們的社會在糾結中無法釋然,然而當這個考題出現在學校的課堂上,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就是一種新的場景命題。透過語文老師給的評語中的詰問,學生余玉得到的信息無疑就是不敢扶、不能扶,誠然,這樣的評語有著語文老師對學生實施愛心後的種種憂慮,但基於教師的特殊社會身份,筆者以為這樣熄滅學生愛心之火的做法有失偏頗。

  學生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是國家未來的道德脊梁。可是當我們聚焦今日的教育後發現,我們的教育活動都重在向學生提供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善性塑造鮮有關注,無疑該小學語文老師失之偏頗的評語只是這種功利性教學的冰山一角。可以預見的是,對學生給予有偏差的道德引導,從小處來説會稀釋學生人性中的善良因子,從大處來説可能會威脅到社會的倫理底線,我想這不是危言聳聽,“小悅悅”事件就是最悲痛的注腳。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而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法國教育家馬裏坦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個體獲得內在的和精神的自由”。換言之,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局限在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更根本的應該是借助於知識喚醒和釋放學生本性中的追求善行之美的潛能。也就是説,教育不應游離倫理價值的本義──向善性。

  學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一環,起著主導性作用。誠然,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易,培養學生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難,但肩挑國家未來這份擔子,教育者就有義務去嘗試、去承擔。為此,筆者以為學校可以以教學常規為抓手,通舉行諸如讀講古今向善揚善故事、開展向善揚善演講、尋找身邊的善人善事、書寫心靈成長日記等活動,幫助學生找回他們曾經放逐流失的善端,讓他們富有同情心、孝心、愛心和感恩心,逐漸積累良善道德情感,並逐漸內化成美好的心理品質。

熱詞:

  • 學校教育
  • 教師的天職
  • 倫理價值
  • 江西日報
  • 作文
  • 教學常規
  • 技能訓練
  • 知識傳授
  • 培養學生
  • 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