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靠收費無法培育零售業常青樹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商業觀察

  賣場憑藉強勢地位向供貨商大肆收費之風愈演愈烈,不僅侵犯到了上下游主體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讓自己沉迷於此不思進取,最終很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大型賣場超市向供貨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已成為業內“潛規則”。元旦節前,商務部、發改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通知,在全國集中開展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的工作。

  事實上,當各種進場收費成為賣場超市主要收入來源的時候,它已經不再是嚴格意義上以購銷差價為生的零售企業了。更為關鍵的是,賣場憑藉強勢地位向供貨商大肆收費之風愈演愈烈,不僅侵犯到了上下游主體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讓自己沉迷於此不思進取,最終很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如今,“進超市是找死,不進超市是等死”已成為供貨商們的無奈感嘆。因為他們的産品要走進大型超市的櫃臺,就必須支付進場費、返利費、信息管理費等名目繁多的各種費用,更有甚者,超市新店面的裝修經費、商品推銷上架工作人員的聘用也需要供貨商“出血”。業內數據顯示,這些費率佔到了商品銷售終端價格的25%-40%左右,供貨商的盈利空間由此受到嚴重打壓,甚至是無利可圖。當然,即便如此,許多供貨商還是為能走進商場而做出多方讓步,畢竟各大賣場超市高收費行為有其強勢市場地位給予支撐。

  需要提及的是,當國內大型賣場超市逐步蛻化為零售物業的管理者之時,不僅供貨商利益難以保障,就連終端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受到了侵蝕。包括康師傅斷供事件、染色饅頭事件雖然起因不同,但卻都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消費者在賣場超市接觸的商品不一定就是性價比最高的,商品品質也要視供貨商的“良心”而定。漸次摒棄賺取購銷差價經營模式的各大賣場超市,正在成為“甩手掌櫃”,衡量供貨商的標尺也更多向繳費標準靠攏了。

  其實,在亂收費行為遭遇外界口誅筆伐之時,各大賣場超市自己也應當冷靜思考一下未來發展之路。雖然零售商坐地收費遠比自購自銷來得輕鬆愜意,但憑藉這種捷徑獲得的規模膨脹必然會天生帶有瑕疵。更何況,隨著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快遞服務不斷完善,網絡購物已然受到年輕白領的追捧。這種不出家門便可輕鬆消費的模式,因其商品信息豐富、價格透明、客戶評價客觀、與商家交流較為充分而逐步佔據零售市場。而許多品牌供貨商也正在嘗試通過網店形式打開銷售大門。在網購對傳統零售業已形成衝擊的當下,如果賣場超市還一味沉迷于依靠強勢收費賺錢,那麼其生命力必不會長久。

  在零售業亂收費“潛規則”已人所共知之時,意味著其獲利捷徑或將走向盡頭。零售企業與其在詬病聲中沉淪,不如自我革新,做一棵零售業常青樹。

  □馬紅漫(上海 學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熱詞:

  • 潛規則
  • 零售業
  • 供貨商
  • 出血
  • 良心
  • 收費行為
  • 購銷差價
  • 強勢市場
  • 快遞服務
  • 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