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方優質粳稻高産技術4年增産6.4億公斤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0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閆志金 記者李麗雲)2011年黑龍江省獲得農業大豐收,躍居全國“産量狀元省”,背後有許多科技的力量在支撐。其中由黑龍江省科研單位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北方優質粳稻高産綜合生産技術研究與示範”功不可沒,項目執行4年共計增産稻穀6.4億公斤,增創社會經濟效益15.3億元。該項目近日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該項目由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實施,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和省內外14個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200余名科技人員共同完成。項目主攻了優質超級稻綜合生産技術研究與示範、綠色稻米標準化生産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水稻高産抗病保優關鍵技術研究、水稻優質高産全程機械化生産模式與示範4個專題。

  該項目一是初步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級稻高産群體指標,形成了寒地超級稻群體指標和水稻超高産診斷與調控技術體系,明確了寒地不同生態區高産、優質主要營養限制因子,構建了10500公斤/公頃群體素質標準模型,建立了不同積溫帶超級稻高産安全生産技術體系。

  二是構建了綠色稻米生産和品質保證技術系統,形成了稻─鴨共棲、稻─魚共生、稻糠除草、穩健清潔栽培和鹽鹼地綠色稻米生産模式,建立了綠色稻米標準化生産技術體系,在綠色水稻生物控制病蟲草、食味快速評價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

  三是明確了寒地水稻芽期耐冷性鑒定評價指標及障礙性冷害發生的最敏感時期及溫度,闡明了黑龍江省主要稻區稻瘟病生理小種的類型和分佈,建立了抗冷防病關鍵技術體系。明確了不同生育期優質米品種適宜種植區域及高産優質施肥關鍵技術,形成了寒地水稻增産保優節水耕作栽培新技術體系。

  四是改制出新型高速插秧機、缽苗移栽機、遠程噴霧機,並通過機械化育苗、插秧、田間管理、收穫等環節農機農藝的結合,形成了寒地水稻機械化生産技術體系,實現了寒地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産;同時提出了寒地水稻機械化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技術模式,為實現寒地水稻生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五是建立優質超級稻水稻高産、優質生産基地3個,綠色稻米標準化生産基地3個。累計建立核心區826.4公頃、示範區8614.8公頃,輻射區83.4萬公頃,共計增産稻穀6.4億公斤,增創社會經濟效益15.3億元。

熱詞:

  • 優質超級稻
  • 寒地水稻
  • 增産
  • 標準化生産技術
  • 粳稻
  • 移栽機
  • 生理小種
  • 耐冷性
  • 技術體系
  • 技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