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光明日報:“自掃門前雪”,掃除我們的冷漠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0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4歲的上海人潘躍昀在開車的路上,碰到遭土方車碾軋的一個4歲小女孩。小女孩的父親在這場車禍中喪生,她的右腳血肉模糊。潘躍昀毫不猶豫地帶上小女孩,奔波近20公里,耗費4個小時,輾轉兩個醫院,還墊付了數千元醫藥費。有人問他怕不怕被賴上,他説,你沒有辦法判斷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人。

  聯想到前不久的“小悅悅事件”,潘躍昀的行為讓我們感到道德的溫情,給這個冬天帶來許多的暖意,也讓我們明白,道德是個人發自內心的價值追求,它不應被種種外在因素所掩蓋和遮蔽。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本是貶義,最近發生的某些道德冷漠現象讓我們看到,有些人過於關注別人的“瓦上霜”,而忽視自己道德上的“門前雪”;平時批評別人道德冷漠、“瓦上結霜”,但自己面對別人的危難時,卻又一心想著防止被訛,讓內心的道德“積雪成堆”。

  很多人還記得農夫與蛇的故事:農夫救活凍僵了的蛇,蛇卻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之前説:“我竟然去救可憐的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這則《伊索寓言》裏的故事還被選入小學課文,教育孩子做人要分清善惡,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我們曾經對此深信不疑。

  其實,農夫與蛇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一個學者從車轍裏救起一條快被壓死的蝎子,但蝎子卻一點也不“領情”,轉頭就在學者胳膊上狠命蜇了一下。別人都説學者太傻了,明知蝎子有毒,還要出手相救。學者卻淡淡地回答説,蜇人是蝎子作為動物的天性,我救它則是出於我作為人的道德本性。

  兩則故事放在一起,引人深思。對性本惡劣的人,不能出手相救,甚至還要“痛打落水狗”,這似乎沒錯。但關鍵是,這給道德預設了一個很不確定的前提。善良無法寫在臉上。從表面上我們不能斷定被扶後反訛詐的南京老太,和卡死在欄杆無人扶的南通老太,誰更性惡;這時如果需要做一個選擇,應該如何取捨?在道德面前,潘躍昀無疑做出了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那就是不在道德面前預先設立標準。“你沒有辦法判斷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人”。在道德的律令下,所有的人都是應該幫助的對象,這看似道德的“盲目”,卻是對自己道德標準最清晰的界定:出於內心,不求回報。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像潘躍昀一樣,帶著“自掃門前雪”的精神掃除內心的冷漠,那我們這個社會也會充滿道德的溫情。

熱詞:

  • 自掃門前雪
  • 道德冷漠
  • 伊索寓言
  • 蝎子
  • 教育孩子
  • 性惡
  • 價值追求
  • 光明日報
  • 車轍
  • 土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