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五常大米不能“暴利無常”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2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常市因為發展綠色有機水稻,五常大米享譽全國,最高售價可達每斤199元。但是當地稻農賣給加工企業的收購價卻不足2元。記者採訪得知,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約為0.2元,加工企業通過設置不合理訂單控制稻農壓制收購價,以致稻農和企業獲利懸殊。(1月3日《中國青年報》)

  五常大米的高價外銷和低價內購的價格差距令人瞠目結舌。表面上看起來,米企的利潤好像來得很合理,因為人家自己開發的市場、包裝産品、打開銷路,而農民只是把稻米種出來而已。而且米企是按市場大米價收購大米,跟農戶之間簽訂了合同。但是,現實告訴我們,農企之間的利差如此巨大,顯然存在不公平,這個不公平是隱形性的,是地方政府沒有履行好平衡經濟資源分配的職責,在農企利益協調機制的建設上,政府職能的缺位沒有把富民措施落到實處。

  興旺發達的中小企業佔用着一方土地、原材料、廉價勞動力,理應帶動成為地方增收、創收的車輪,並回報一方百姓。然而五常的大米經濟,實際上傷害了農民生産積極性,反而可能令他們壓縮五常大米種植。只有讓農民多受益,五常大米才能擴大化生産,五常大米才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

  一項産業鏈條的復興,必須讓生産、銷售、消費良性循環;任何一個環節“病態”,都可能使整個産業鏈“臥床不起”。五常米企不讓利農民,就容易導致生産環節“病態”,等於“自殘”行為。而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合理調節農企利益分配,也是不容推卸的責任。(童樹傑)

熱詞:

  • 大米
  • 有機水稻
  • 農民
  • 自殘
  • 無常
  • 加工企業
  • 中國青年報
  • 收購價
  • 種植
  • 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