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政府最該帶領哪部分人闖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知名的黑龍江省五常大米迎來好光景,大米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是節節攀升。記者在五常市走訪時發現,中等包裝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精包裝大都超過百元,一種抗氧化有機米更是賣出了每斤199元的天價。而稻農的有機水稻收購價格並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機稻僅為每斤1.90元左右。(新華社1月2日報道)

  生産與消費“兩頭瘦”、流通者“中間肥”的現象,當前已成一個不爭的事實。實事求是地説,這其中有相對合理的一面,因為在市場經濟中,不論在哪個環節,規模優勢,技術優勢,信息優勢等,有些是先天就有的,有些也是通過努力創造出來的,有這種創造能力的人,在市場上多獲取一些利潤可以理解;但這其中也有不合理的一面,那就是由於農産品投入産出的特殊性,産品上市的季節性,再加上我國廣大農戶組織化程度低,經營規模小,農戶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弱,産業化程度低等因素,一家一戶的農民對農産品價格影響力太弱,農産品的本來價值,往往被“資本説話”、“強強聯合”所扭曲。

  消費者為漲價而多掏了錢,種糧的農民也沒得到實惠,而中間環節的糧商以及所有儲運、加工各環節都有贏利,關鍵在於他們都有一定的組織和規模,有條件相對默契,他們的博弈能力遠勝於鬆散的種糧農民和個體消費者。五常的糧商,雖然與農民實行“訂單式”合作,但是收糧價格卻只規定一個很低的下限,正式收購價格要等他們看準了市場行情之後才能確定,價格本來是合同最重要的項目,卻成了一方主動、一方被動。小農戶面對大市場,農民議價能力之弱,由此可見一斑。

  一方對另一方進行“以市場為名義”的、名正言順的盤剝,考驗的是政府對自身職能的理解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對此,五常縣“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的一個事業單位職能,已經表明了當地政府的態度──職能是統一行使對稻米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帶領企業闖市場。至此,人們心裏明白了:政府既看到了“五常大米”的市場價值,也看到了競爭亂戰的潛在風險,引導也好,管理也罷,都是為了讓五常大米能在全國賣個好價錢。但是他們的引導管理,都只把眼睛盯在糧商身上,對農民卻不屑一顧。即使從善意的角度説,忽略農民利益、促糧商“抱團”的做法,也是在以犧牲市場的結構公平為代價,力拼當地經濟規模。這樣做的直接效果在於:既能凸顯政績,增加稅收,又相對省力省事。而最大的後遺症,是使處於弱勢者的農民生産積極性受到打擊,對發展的可持續性不利。

  市場的主體結構失衡,各環節就不可能在合理利益的引導下,達到良性整合。對此,政府既要有清醒認識,也要拿出相應的措施,“五常大米”只是這種現象的一個縮影。以當前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現實來看,政府亟須通過培育和完善農民自己的組織,以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來提高市場議價能力,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政府最該帶領哪一部分人闖市場?應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大議題之一,認真考慮了。

熱詞:

  • 有機水稻
  • 糧商
  • 市場行情
  • 五常大米
  • 訂單式
  • 小農戶
  • 組織化程度
  • 收購價格
  • 恒強
  • 五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