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環保監測員:碧水藍天的哨兵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環保監測員在省立醫院污水排放口取水樣。 本報記者 劉紅傑 攝

  本報記者 劉紅傑

  對於環保工作來説,監測好比眼睛,沒有準確的數據就難以對環境質量作出客觀評估。近日,記者來到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近距離接觸為了藍天碧水而砸冰採水樣、爬高塔的一線環保監測員。

  2011年12月12日8時30分,記者隨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現場檢測科的房剛、宋尖兵、周慶棟三位工程師,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省立醫院和山東省千佛山醫院進行總量檢測。

  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污水處理站,房剛交給相關負責人一張“明白紙”,要求院方提供門診量、床位數、上月廢水排放量、污水處理工藝等。

  在污水排放口,工作人員用鑰匙打開銹跡斑斑的鎖,揭開鐵蓋子。周慶棟麻利地戴上塑料手套,拿採樣桶從污水排放口取水,分別倒進幾個空瓶子裏。有的瓶子標簽上寫著“COD和氨氮”,還有的寫著“糞大腸”。

  “因為要檢測不同的成分,得多灌幾瓶。為了確保水樣相對恒定,要在不同時間段取樣,下午還要來。採樣人員至少要2人一組,保證客觀性、準確性。”

  取完水樣,房剛開始填採樣記錄。宋尖兵和周慶棟去四週測噪聲。周慶棟拿出一個類似晾衣竿的儀器,分好幾節,可以根據高度拉長或縮短,頂端有個黑色的圓球,像話筒一樣。“這是AWA6218C型噪聲統計分析儀。”

  周慶棟把晾衣竿似的探頭高舉在空中,宋尖兵則緊盯著手裏的分析儀,屏幕上的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停地發生變化。“污水站裏有水泵,産生噪聲,測一分鐘,然後顯示平均值。”

  時間到了,宋尖兵看了一下屏幕上顯示的結果,“沒有超標。這裡屬於聲環境二類功能區,白天噪聲限制60分貝,晚上50分貝。今天晚上,我們還要回來測。”

  隨後,宋尖兵和周慶棟又測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職工餐廳和空調機房的噪聲環境。周慶棟説,“宋尖兵幹了幾十年,非常有經驗,往那裏一站,大體就知道是否超標。”

  “取樣不僅是個技術活,而且是個體力活。尤其是取河流水樣時,由於要做上百項測試,取樣量非常大,光瓶子就帶一堆。像臥虎山水庫,橋太高了,站在橋上沒法取樣,就得搬著箱子往河邊跑,每個取樣點之間都很遠。”房剛説,取水樣時會吃不少苦頭。

  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督管理科副科長王澤俊對此深有同感。在河邊,冬天的風冷得刺骨,穿得再厚都能刮透;夏天的太陽火辣辣的,曬得人頭昏眼花。“結冰的時候沒法取樣,得砸冰,有的監測人員甚至掉進冰冷的水裏。”

  就算沒有冰,取河流底泥時也不容易。“底泥取樣器是生鐵做的,有10公斤重。扔下去後,經常抓起的是水草、石頭,就是沒有泥。這是個地道的體力活,女職工一般幹不了,因為她們趴在橋上根本拽不住底泥取樣器的繩子。

  取水樣的環保監測員,圍著河流、湖泊、污水處理廠、企業忙碌著。他們從河流源頭走到入海口,一條河流取數十個甚至數百個斷面數據。省環保廳有關人士介紹説,有的監測員一年要奔波10萬公里。

  測水不易,測氣也充滿艱辛。測大氣的監測點都在高空,爬高塔是大氣監測員必須做的一個工作。“電廠的鍋爐一般都幾十米高,很燙,爬梯子上去都要穿著防燙鞋,還要背著重二三十斤的工具箱。”王澤俊説,“上去後得安裝煙塵測試儀,調試儀器、測試,沒有兩三個小時下不來。”

熱詞:

  • 周慶棟
  • 水樣
  • 宋尖兵
  • 環保
  • 藍天碧水
  • 碧水藍天
  • 河流
  • 底泥
  • 環境監測
  • 污水排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