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創新社會管理 爭科學發展之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0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們小區裏‘人眼’、‘天眼’、‘電子眼’24小時上崗‘執勤’,一張平安卡保障居民出入,我們住在這裡踏實放心。”1月2日,租戶羅先生站在南寧市良慶區金象社區金沙碧園小區門外,手中磁卡輕輕一刷,感應閘立時打開。

  金象社區內多為獨棟自建房,居民以外地來南寧打工的租客居多。以往由於租戶更替頻繁,居民管理難以開展,安全隱患層出不窮,盜竊、鬥毆等案件時有發生。為了營造平安和諧的居住生活環境,良慶區從提升社區管理技術防控水平入手,投入78萬多元開展技防設施建設試點,在金沙碧園、欣榮小區建起了“小區安防監控與邊界報警系統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將電子安防監控報警系統與社區治安安防監控網絡有機結合,並利用社區基礎信息採集系統,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防範、計劃生育、戶籍管理、房屋出租、社會救助、衛生保健、入學就業等一站式服務。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位於社會管理的最前沿,社區文明和諧了,社會肌體才能更健康。南寧各級政府和部門對社會管理模式進行多種有益的探索和創新。例如,按照“1+3+X”的街道社區服務社會管理功能佈局模式,在每個街道社區建設1個服務主陣地,配套建立3個黨群服務平臺,並因地制宜建立“X”個服務設施。至2011年底,全市已有103個社區完全按照該模式建設辦公和服務設施,1/3以上的社區建起了“居家養老服務站”,約2/3的社區開辦了“愛心超市”,心理諮詢站、科普學校、“流動人口愛心協會”等服務設施也陸續走進社區。此外,2011年掛牌成立的新市民綜合服務中心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多均等化服務,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在南寧市感受到“家”的溫暖。

  南寧人口中常説“能幫就幫 敢做善成”,這決定了南寧市在開展城市建設,探索創新城市管理經驗時,總是能站在老百姓的立場,多項成就屢開國內、區內先河。

  早在2001年,南寧市就創建了國內首個四台合一的社會應急聯動中心;2010年,以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為載體,借助社區、街道搭建服務平臺的“南寧模式”,成為繼北京、上海、武漢、廣東之後,獲國家民委向全國推薦的第五大服務模式;2010年,南寧市高新技術産業工業增加值達到150多億元,基本形成創新型城市的戰略建設格局,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廣西首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2011年1月,在第三屆建設創新型國家大會上,南寧市建設東盟合作前沿城市的發展模式被寫入《2006-2010建設創新型國家白皮書》中,榮獲“2006-2010建設創新型國家十大創新模式貢獻城市”稱號,同時跨入我國25個綠色創新城市行列……

  創新是發展之魂,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南寧模式”詮釋了廣西精神中“創新爭先”的內涵,體現了近700萬南寧群眾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徵。

熱詞:

  • 建設創新型
  • 社會管理
  • 科學發展
  • 創新模式
  • 社會救助
  • 愛心超市
  • 南寧模式
  • 安防監控
  • 2010年
  • 碧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