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慈善透明度得分低是一種鞭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3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公眾的“不滿意”所形成的外部壓力,是倒逼公益慈善組織進行機制改進的重要推動力。

  民政部下屬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日前發佈《2011年度中國慈善透明度報告》。全國1000家公益慈善組織的透明度平均得分是33分(按百分制計算)。8%的受調查公眾對公益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狀況表示滿意,這一比例與2010年的9%相比,略有下降;84%受訪者表示不滿意。

  這個調查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今年圍繞慈善的一系列醜聞或爭議,儘管不是、也不可能精準全面地映射出我國慈善業的全貌,但卻足以疊加出一個令社會疑慮重重、擔憂不已的群體印象。

  客觀地説,慈善領域不缺乏默默拓展的個體和組織,不缺乏艱難的正向性的努力,但是,始終處在焦點中的那些個案,無形中替公眾作了信息選擇,並深刻影響了公眾對於慈善業的觀感。

  需要厘清的是,84%的受訪者對“慈善透明度”表示不滿意,是否意味著對於慈善業的一次集體心理否決?是否會對慈善業産生負面影響?

  就具體的個案看,公眾取消對於某一慈善組織者的信任是可能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於慈善業的否認。許多官方和民間的慈善活動的火爆證明,人們對於慈善從來不缺乏熱情,社會對於慈善業的需求有增無減。

  只不過,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信心衝擊後,公眾對於“慈善透明度”有了更高的業務要求——受公眾委託的受捐人,其運行程序、處置結果都應是更公益的而不是可能尋租的,更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在目睹一系列危機後,這種要求絲毫不過分。

  同樣是這份調查顯示,對2010年也有考察的99家公益慈善組織跟蹤監測顯示,今年,這些組織的透明度明顯提高了4個百分點。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公眾的“不滿意”所具有的建設性——“不滿意”所形成的外部壓力,是倒逼公益慈善組織進行機制改進的重要推動力。

  這種正面互動從政府主導的機制改進中也有所體現。本月中旬,民政部公佈了醞釀兩年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開指引》,明年,民政部明年有望出臺《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管理辦法》,進一步從立法角度對慈善信息公開,進行剛性規範。

  提升公眾對於慈善業的信任度和滿意度的最好辦法,不是強行“摁住”公眾的“不滿意”,而是公開正視這些“不滿意”,並有的放矢地從機制建設上下力氣,不完善的加以完善,不合理的寧可重構。

  分數低不要緊,要緊的是到底選擇固步自封還是革故鼎新。這不僅將決定下一次調查的分數,更將決定慈善業的前景。

熱詞:

  • 得分
  • 不滿意
  • 慈善組織
  • 分數
  • 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開指引
  • 2011年度中國慈善透明度報告
  • 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管理辦法
  • 2010年
  • 運行程序
  • 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