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千年雲岡石窟“入遺”十年揮別煤塵水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3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太原1月1日電(晏國政 劉懷丕)塞外凜冽的朔風中,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外的武州山南麓,歷經1500餘年風雨的雲岡石窟巍然佇立,壯麗古樸的大佛與華美現代的景區渾然天成。

  2001年12月,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十年間,雲岡石窟迎來了歷史上保護與發展的最好時期。”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説。

  雲岡石窟位於“煤都”大同,是在一座砂岩山體上雕刻而成。千百年來,散落的煤塵、無孔不入的水患以及洞窟的裂縫危岩持續威脅著石窟的“健康”。

  十幾年前,雲岡石窟門前400米處有一條運煤車來往頻繁的109國道,每日飄灑的煤塵猶如給石窟佛像披上了“黑袈裟”。為此,大同市在“入遺”前下決心對109國道進行了改線,“入遺”後又對339省道進行改線,使雲岡景區變成一個完全封閉的景區,同時將景區周邊的20余座小煤礦予以關閉。

  雲岡石窟研究院文物保護修復研究室副主任閆宏彬説:“除了解決煤塵污染,我們每年都會做一些加固、防護工作,使石窟危岩體保持基本穩定。但最核心的保護工作還是解決水患。”

  雲岡石窟的水患主要來自大氣降水、空氣凝結水和地下毛細水。對此,雲岡石窟研究院近十年來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和治理。

  閆宏彬説,目前地下毛細水對洞窟的影響已經很小。針對凝結水形成機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已經結題,將來會採取降低窟內濕度等手段結合整個防水工程加以解決。此外,從2003年開始開展了全面的山頂水文地質調查,制定了防治山頂滲水的方案,並將採取在窟外加建窟檐的方法進行外立壁防水。

  近年來,不但石窟文物備受“呵護”,雲岡石窟周邊的環境也告別了亂街黑河。如今,通往雲岡石窟的旅遊通道兩邊以及石窟周邊的山嶺變綠了,十里河的水乾淨了,過去雜亂的村鎮也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園林,成為雲岡大景區的一部分。

  在凈化周邊環境的同時,雲岡石窟景區內的建設也隨即展開。過去兩年間,雲岡景區將雲岡石窟中表現的北魏宮殿建築樣式和大量的裝飾藝術紋樣,全面應用於景區各個建築群。同時新建了靈岩寺、佛光大道等景點,重現了北魏時期“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的宏大氣象。據了解,2011年景區遊覽人數達到20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1.5億元人民幣。

熱詞:

  • 雲岡石窟
  • 水患
  • 景區
  • 煤塵污染
  • 入遺
  • 世界文化遺産
  • 煤都
  • 109國道
  • 山頂
  • 靈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