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探尋高僧懷讓故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3日 0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馬建軍

  唐代的高僧懷讓,十五歲出家,在六祖慧能開示下獲悟,親侍慧能15年,于南嶽弘揚禪宗,四方僧眾前往歸敬,留下“磨磚成鏡”等著名公案供後人參悟。唐敬宗追謚其為“大慧禪師”,世稱禪宗七祖。

  對於懷讓的生卒年,大量史料的記載是統一的。懷讓生於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四月初八佛誕日,于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圓寂。懷讓的圓寂之地也沒有爭議,是南嶽衡山,但他的出生地卻一直有爭論。近來又有人撰文稱懷讓是安康市漢濱區人,筆者對此有不同意見。

  懷讓自稱是安康人,《宋 景德傳燈錄卷五》和《宋 五燈會元 卷三》都記載“南嶽懷讓禪師者。姓杜氏。金州人也”;《宋高僧傳 卷九》記載“釋懷讓。俗姓杜。金州安康人也”;《南嶽單傳記》記載“金州杜氏子”。可見,懷讓生於“金州安康”。然而,這裡的“安康”是唐時金州之安康,而不是今日之安康。今日的漢濱區,最早設縣叫西城縣,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改為安康縣,也就是説,在1782年之後,今日漢濱才有了安康之名。因此,説懷讓是漢濱區人,是用清之後的“安康”混淆清之前的“安康”。

  懷讓時代的安康,據《水經注 沔水》:“漢水又東歷敖頭,舊立倉儲之所,傍山通道,水陸險湊,魏興安康縣治。”乃是三國間曹魏攻取漢中後,在漢中另立魏興郡時所設之安陽縣。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稱安康縣。唐至德二年(757年),將安康縣改稱漢陰縣。可見,在懷讓生活的年代,唐代高宗儀鳳至玄宗天寶年間,安康是指金州郡安康縣,其地大致在今漢陰縣界。當時金州安康的縣治在社溪,包括今日的漢陰縣漢陽鎮和石泉縣石泉嘴。因此,懷讓是“金州安康”,即古漢陰縣人。

  史料記載,南朝宋武帝元年(420年),在今漢陰阮家壩設安康郡,下轄安康、寧都二縣。以後歷齊(479~502年)、梁(502~504年)兩代,沿襲不變。北周時(557年),安康郡治隨縣治由敖頭遷往漢江對岸的社溪。今漢陰西南部屬梁州安康郡安康縣,東北部屬梁州安康郡寧都縣。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於安康縣兼設西安州,同時分設寧都縣、廣德縣。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安康縣為漢陰縣。同時將金州(今安康)改稱為漢陰郡。

  懷讓作為一代高僧,金州有許多寺廟都與他有關。經筆者調查,在社溪周邊,確實有著這樣一座寺院──靈雀寺。靈雀山上原有名為靈雀寺的觀音古寺,民國期間曾重修,“文革”期間被毀,現正在重修。不管是古寺,還是兩次重修,當地民眾都是將其作為觀音道場來敬拜的,這在陜南並不多見。據當地民間傳説,靈雀古寺就是為了紀念觀音化身靈雀扶危濟困而建造的,雖然古寺已毀,但每逢靈雀山寺的廟會期,來自安康、漢中、湖北、四川等地的香客依然絡繹不絕。而禪宗七世懷讓恰恰被認為是觀音的化身,靈雀山上的觀音古寺很可能就是為了紀念懷讓而建造的,這與懷讓的古漢陰人的身份是相符的,只是古寺的歷史隨時間流逝而演變成了民間傳説。

熱詞:

  • 安康
  • 靈雀寺
  • 故里
  • 古寺
  • 宋武帝
  • 金州安康
  • 文革
  • 唐代
  • 南嶽單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