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慈善公信力建設需要“補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1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一段時期以來,慈善領域的失信事件接二連三齣現,表明從捐贈人、基金會到受助組織,涉及慈善事務的三個關鍵環節在公信力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出現了問題。面對社會上此起彼伏的各種質疑和議論,無論是政府監管部門,還是慈善界,該到了理性面對並正視公信力建設的時候了。

  慈善領域的公信力包括理念、制度、行為和績效四個層面。對慈善活動所處的社會環境而言,文化理念、外在制度都不可或缺;對於慈善主體來説,公信力又反映了其“言”“行”“果”的一致性程度。如果能夠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慈善主體就有公信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前慈善領域公信力建設的路徑選擇,需要多管齊下。具體説來,就是要補上四堂課。

  第一堂是慈善文化課,確立理念公信力。慈善事業不是富人的專利,而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參與。從理念來説,它是一種嚮導,它告訴慈善主體如何來行事,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如何來監督。正確的理念往往會導致正確的行為。我們的慈善意識應該從原先的一種外界號召或者是一種逼迫,逐步轉化為一種人的基本道德。將現代慈善理念更深、更廣地滲入公眾意識之中,是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二堂課是社會監管課,強化制度公信力。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包括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兩個層面:在基本制度層面,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儘早對於已有的慈善主體的法律制度進行梳理,從制度上擬定政府權利和民眾權利在慈善、法律關係中的邊界。在具體制度層面,政府管理部門應該積極推進現行慈善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慈善業務為主要手段的監管制度,重點加強對公益慈善類組織的信息披露、財務報表和重大活動的監管,以確保慈善事業公開透明的原則。第三堂課是組織治理課,優化行為公信力。從慈善組織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來看,建立規範的信息披露制度至關重要。善款的來源、運用和趨向等信息不透明是導致慈善機構和捐助活動公信力不足的重要因素,所以信息的公開是慈善機構贏得公信的前提。對於嚴格審核的監督機制來説,隨時公佈善款的來源和流向,建立完全透明的公眾查詢系統,至關重要。

  第四堂課是專業化管理課,提升績效公信力。績效公信力指的是慈善主體因工作績效的突出而為公眾所信任的能力,慈善組織要樹立效能觀念,注重工作效能的提高。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對於正確地評估慈善主體的績效有重要的意義。另外,慈善組織的能力培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只有通過營造良性競爭的社會環境和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進慈善機構加強專業化管理,才能不斷提升慈善機構的績效公信力。

熱詞:

  • 公信力
  • 補課
  • 外在制度
  • 慈善意識
  • 基本制度
  • 法律關係
  • 工作績效
  • 慈善活動
  • 能力培養
  • 慈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