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百日酣“讀”思世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春節後,因不慎我的左腳踝骨骨折了,在家“養傷”的同時,也把這“傷筋動骨一百天”用於讀書、寫作。細思這百日酣“讀”,經歷了三個層次:閱讀他人,審讀自己,“時空”再造。

  現代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來自個人的才華、創意、冒險、執著、奮爭的精神及魄力。細讀比爾 蓋茨、巴菲特以及近年來家喻戶曉的喬布斯等人的傳記,除了讓我體會到他們奮鬥成長的歷程,更對前賢多了一份敬重、對學術多了一份敬畏、對文化多了一份愛惜。“閱讀他人”不僅僅是借鑒與啟迪,更是對世界的解讀。在我的閱讀書單中,有一本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 奧勒留(公元121~180年)的《沉思錄》書,對此美國思想家霍迪曼説:“《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溫家寶總理也評價説:“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可能讀了100遍,天天都在讀。”《沉思錄》裏便特別講述了閱讀的意義:“你沒有閒空或能力閱讀,但是你有閒空或能力防止傲慢,你有閒空超越快樂和痛苦,你有閒空超越對虛名的熱愛,不要煩惱于愚蠢和忘恩負義的人們,甚至不要理會他們。”

  “審讀自己”是暢快的也是痛苦的。“養傷”期間,我又重新撿起了寫日記及讀書心得的習慣,僅圍繞日本“3 11”大地震就撰文發表了十多篇文章,但深思最多的是對苦難有了更深的敬畏。翻開中外典籍,有太多遭遇苦難的大家: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司馬遷在列舉那些跟苦難擁抱的天才時,他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從苦難走向超越的偉人呢?馬克思漂泊倫敦,生活陷於窘困;莎翁成名前長時間給劇團打工……所有這些都表明:苦難就像一所學校,誰若能從這個學校畢業,誰就能成為這個社會的佼佼者。在“審讀自己”中我還發現,在苦難中成長的人,他的心胸會格外厚實和堅韌,他絕對不需要人攙扶,不僅能坦然面對勝利的眩暈,也不會用別人的謬誤來折磨自己。

  “時空”再造,是我在百日酣“讀”後所獲得的輕鬆和瀟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而最能反映一個時代文化的便是這個時代的思想與學術。居家“養傷”期間,我通過編撰書刊,全面梳理了中國建築學術,重新審視中國本土的設計資源與文化根基。我常想,如何才能讓學術書刊永遠傲立於書架,重在看它是否包括著學術發展的軌跡,是否做到在與現代人對話的同時,也兼顧時間跨度並學術信息更全面、更具體,獨具設計師的眼光。“時空”再造,基於辦刊出書,更在於它打造了一個“新平臺”。城市與建築的媒體是有黏性的事業,它的傳播能引導行業精神向上,能激發我們戰勝內心的黑暗、軟弱和恐懼,使人活得更有尊嚴。

  百日酣“讀”,使我從閱讀中醒悟,又從品讀大千世界中感知希望。或許,我需要更加的努力。

  □石軒

熱詞:

  • 時空
  • 沉思錄
  • 閒空
  • 養傷
  • 苦難
  • 兵法
  • 閱讀
  • 審讀
  •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