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長治市六大産業鏈挽起萬戶千家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冬時節,走進長治市長子縣大李村,連片的大棚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千人千畝示範園區內,農民正在棚內忙碌。大李村全村共有280戶,1030口人,耕地1360畝,當地村民靠大棚蔬菜發了家,致了富。如今,在園區內有日光大棚122座,生貴式移動大棚400座,大棚面積達到1000余畝。在該市特色産業鏈條的帶動下,這裡的農民不再賣菜難,年收入達到2.3萬元,人均收入8000元。

  長治市獨特的“小氣候”,冬暖夏涼,有“聚寶盆”“米糧川”之稱。目前,全市2/3人口是農民,農民收入近一半依靠傳統的種養業。然而,由於多年的“小農經濟”“靠天吃飯”,農民單打獨鬥,五指分散很難形成拳頭,産前、産中、産後遇到不少困難,也直接影響到規模化進程,農民收入相對不高。

  近年來,該市明確提出以轉型跨越為主題,以延伸産業鏈為主導,本著以優勢為本的科學有效的規劃佈局,把分散的聚集起來,把小規模轉為大規模,使小優勢變成大優勢,初加工轉化為深加工,千方百計追求産業集聚效應的原則,依託屯留玉米良種、長子大青椒、平順大紅袍花椒、黎城核桃、沁縣小米、壺關旱地西紅柿6個中國特産之鄉,重點規劃建設了最能體現高效和特色的六大産業板塊,環環相扣,形成六大獨特的産業鏈條。分別是産業鏈不斷延伸的300萬畝優質玉米産業;有深加工帶動的60萬畝優質穀子為主的小雜糧産業;種植、儲存、加工、促銷一體化發展的50萬畝設施蔬菜和6萬畝食用菌、200萬畝優質幹鮮果品産業;持續提升生態、健康、安全水平的6000萬頭(只)規模養殖産業。這六大産業鏈條的發展和提升,形成五指並攏的新格局,有力地促進了“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整體推進。

  在新的生産經營方式催動下,該市依託優勢資源,挖掘産品特色,培植産業規模,形成主導産業,變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和品牌優勢,著重在“特”字上做文章,在推進村品經濟上下工夫,先後培育形成了綠色蔬菜、食用菌、小雜糧、規模養殖、農産品加工、民間工藝等“一村一品”專業村400余個,其中省級專業村達到197個,示範專業村99個。“一鄉一業”專業鄉鎮40個,省級“一縣一業”示範基地縣發展到4個,有力地促進了高效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該市也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特、新農産品和手工藝品品牌400多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農産品3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8個;認證綠色食品127個;無公害農産品98個;有機食品53個,有效提升了“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質量水平。

  目前,依託六大高效特色産業板塊格局,各個板塊內的龍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壯大。該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89家,其中金澤生物、屯玉種業、世龍食品3個公司成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沁州黃集團、壺關紫團公司等20家公司成為省級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221個;農戶公司發展到8600個。(郭震海)

熱詞:

  • 該市
  • 地理標誌産品
  • 龍頭企業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長治市
  • 專業村
  • 小農經濟
  • 聚寶盆
  • 小氣候
  • 設施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