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進甘肅:天水文化絢爛多彩 拉動旅遊經濟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2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蘭州12月30日電 (張道正張玉璽)甘肅天水是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享有“羲皇故里”殊榮,境內文化古跡甚多,現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169處,其中大地灣遺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時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還有國內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且號稱“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

  甘谷大像山“獲得新生”

  記者日前探訪了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的天水市甘谷縣正在打造的大像山景區。雨中的大像山霧靄茫茫,拾級而上,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殿宇窟龕,錯落有致;山頂6號窟內有著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始建於北魏時期的石胎泥塑大佛,善跏趺座,左手扶膝,右手施吉祥印,面相豐圓,長眉細目,法象莊嚴,造型精美。

  甘谷縣大像山文物管理所所長林天山告訴記者,甘谷大佛為半圓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寬9.5米,頭高5.8米,膝長6米,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大佛,開掘位置在全國同類大佛中距地面最高,可視為西方裝飾性雕塑和中國寫意性雕塑完美結合的藝術巨制。

  甘谷縣古稱冀縣,設立於公元前668年,是中國最早的縣級建制。該縣縣委書記賈忠慧説,甘谷縣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以國保單位大像山為代表的文化旅遊資源眾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業,將對該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明年該縣至少投入1000萬元建設核心景區,9000萬元建造水上公園,加之其他配套設施投入將近二億元,用來打造大像山文化旅遊風景區。

  武山縣千年旋鼓舞遺風猶存

  走進武山縣灘歌鎮戴家溝村村民戴思賢的院落內,村民們正在表演旋鼓舞,長辮、羊皮大襖、獸皮裹腿、狂野的舞步,令人恍若回到遠古。

  旋鼓舞流傳于甘肅天水及周邊地區,已有4000多年曆史,是古羌族人在此長期農牧生活中遺留下來的舞蹈,其以娛神、娛人為內容,以舞蹈、祭祀活動為載體,涵蓋歷史、宗教、民俗、藝術等諸多文化。

  武山縣縣長索鴻賓告訴記者,旋鼓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能夠培育民族精神、凝聚群體、傳承文化,今年該縣投入近30萬元人民幣對其進行保護、發掘與傳播,為旋鼓舞隊員配備了服裝道具,對傳承人也給予生活補助。

  目前,該縣正對旋鼓舞展開相關調查、收集、整理等保護工作,並嘗試舞臺化藝術形式,使旋鼓舞表演走向專業化、精品化,亦使其得以更好流傳。

  秦安明清古街道再現繁榮

  置身於明清風格的建築群中,滿眼竟是古色古香的樓閣、精緻典雅的門窗,仿若“穿越”。這就是經歷800年風霜的天水市秦安縣明清古建築一條街──上關街。

  秦安縣明清古建築一條街2005年2月被設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地處秦安縣城以南,公元1150年,秦安縣建縣時,該街就已存在,清道光年間,該地形成街景。當時,街道上共有40多家字號;該街道建築全部採用土坯木結構,主街全長500米,佔地6500平米。

  秦安縣房管所所長王旭東説,秦安縣明清古建築一條街的傳承和保護相對完整,雖然歷經地震等災難,如今修復完成後,商旅人數大幅增加,促進了當地旅遊經濟發展。(完)

熱詞:

  • 秦安縣
  • 天水伏羲廟
  • 甘谷縣
  • 旅遊經濟發展
  • 文化旅遊資源
  • 文化古跡
  • 明清
  • 武山縣
  • 古建築
  •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