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英國“鷂”式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動力裝置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飛馬”渦輪風扇發動機。

  自從飛機進入噴氣推進時代以來,速度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是起飛和着陸滑跑距離越來越長。人們很早就探索製造垂直/短距起落(V/STOL)飛機的可能性,使飛機可以減少或基本擺脫對跑道的依賴,便於出擊、疏散隱蔽和轉移,提高地面生存能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有可能爆發核戰爭的陰影下,人們擔心出現核大戰對機場造成破壞、常規飛機無法出動的局面,因此,V/STOL飛機研製工作進入高潮。

  要實現V/STOL,關鍵是要有適合的動力裝置。人們曾考慮過很多技術方案,主要有4個:改變發動機推力方向,起飛着陸時向下噴氣産生升力,平飛時向後噴氣産生推力;同時採用升力發動機和推力發動機兩種動力;發動機裝在機翼上,與機翼一起偏轉方向;改變飛機狀態,起飛着陸時處於垂直狀態,平飛時轉為水平姿態。

  迄今,前3種方式都已獲得成功,英國的“鷂”、前蘇聯的雅克-38和美國的V-22“魚鷹”是它們的代表,其中最早投入使用、服役時間最長、參加過實戰、影響最大的是“鷂”式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

  “鷂”採用噴管可以轉向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這種推力轉向噴氣發動機的概念最初是法國人提出的,經英國人進一步發展,最終於1959年開發成功世界上第一種推力轉向渦扇發動機 布裏斯托爾-西德利“飛馬”1。又經過10年的改進,最終的“飛馬”6 Mk101型於1969年正式作為“鷂”式飛機的動力裝置並開始服役,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投入作戰使用的垂直起落戰鬥機。

  針對垂直/短距起落的特殊要求,“飛馬”發動機的設計採用了排氣噴管可旋轉的推力換向方案,可用一台發動機既提供升力又提供推力,結構簡單、緊湊,短距起落性能好。經過改進的“飛馬”6型轉向噴口渦扇發動

  機最大推力達到了19000磅。扣除飛機正常起飛重量14000磅,“鷂”的有效載荷約為5000磅,與F-100、F-104等戰鬥機相當。試飛中,“鷂”的最大平飛速度接近聲速,並表現出不俗的軍事潛力,它可以在45米x90米見方的空間起降,無論晝夜,周圍18米高的樹木也絲毫不會對起降作業構成障礙。唯一需要的“特種設備”是一塊15米x12米的鋁板,飛機起降都是在鋁板上進行,鋪設鋁板的目的是防止“飛馬”發動機向下噴出的高速氣流吹起的碎石和沙粒打傷飛機機體或被發動機吸入造成損傷。

  “鷂”在服役過程中經過不斷地改進改型,先後發展了多種型別,主要包括3個系列:英國空軍使用的對地攻擊型(主要用於直接空中支援和偵察)、雙座教練型、海軍型和出口型。迄今,“鷂”使用的“飛馬”發動機共生産了1200多臺,累計飛行時間200萬小時。

  “鷂”是唯一經過實戰檢驗的垂直起降飛機,它機動靈活,可以不依賴固定機場,是普通飛機無可比擬的。但它也有明顯的缺點與不足,首先是它的航程太短,要想實現垂直起落,滿載武器的作戰半徑不到100千米;要增加航程,飛機的有效載荷就得減少,因此在實際使用中,“鷂”式飛機儘量採用短距起降的方式。其次,由於要實現垂直起落,“鷂”比普通飛機複雜得多,因此給使用和維護帶來不少困難。如果採用分散作戰的形式,由於遠離基地,還需要配備特殊的後勤補給和維修支援系統。 (王鐘強)

熱詞:

  • 飛馬
  • 短距起落
  • 升力發動機
  • 英國空軍
  • 垂直起降
  • 垂直起落
  • 渦扇發動機
  • 空中支援
  • 作戰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