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民國老課本走紅才是不褪色的穿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透過那一幀幀工筆線描的插圖、一行行豎排的繁體字、一篇篇雋永的課文,作為一名語文教材編寫者,我仿佛重新發現了漢語的美,呼吸到來自那個年代的一股清新蓬勃的氣息。並且,這三套老課本也解開了我長期以來的一個疑問:為什麼民國時期不少人念完小學之後,便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中國青年報》2011年最後一期“冰點”特稿,刊發了教育學者王麗一篇關於民國小學國語課本的文章。與國語老課本一樣,王麗的這篇文章同樣讓人“驚艷”,她不禁感嘆,這就是我親愛的母語啊!如此優美、如此典雅、如此親切。

  相信這道出了很多“回頭去看”的人的心聲。正如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手邊攤開一冊《開明國語課本》:“北風吹,白雲飛,太陽哪去了,樹上的葉子哪去了,地上的青草哪去了。”中國文字之美,盡在其間,而豐子愷寥寥幾筆的繪圖筆簡意深。小小童子,浸潤在這樣的語文教育中,想不熱愛母語也難。

  民國老課本的美,還不僅僅是文字的美、文學的美,一些“説教”也滲透其間,不過,這種滲透一點也不空泛,甚至不著痕跡。《開明國語課本》第一冊第一課講禮儀:“先生早,小朋友早,先生説,小朋友,坐下來,先生説,我講話,小朋友聽……先生講完了,小朋友走出去,一二,一二。”其實,教育本身並不必然排斥説教,只不過,當這種説教以一種極為空洞、宏大的方式出現時,不免面目可憎。

  影響也好、滲透也罷,任何一種課本都有著這樣的“宏願”,只不過,民國老課本更平等、更溫潤、更能貼近孩子們的心靈。沒有強迫,沒有指令,沒有暴力,這樣的語文才是讓人溫暖的語文,才是可以託付的語文。它首先撩動你、觸動你,入眼入心,沁人心脾;其次體貼你、包裹你,在這樣的母語環境中,每一個人想必都能感覺到沉靜、大氣,而非焦躁、戾氣。

  王麗説,老課本揭開了民國那些人何以念完小學即能自食其力、安身立命的秘密。她舉出的例子是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范用、《新民晚報》原副總編輯馮英子,這些人都是耳熟能詳的文化名人,代表性不言而喻。其實,從一般民眾那裏,似乎更能體現出這種教育的穿透力。

  歷史地理學者王振忠在《水嵐村紀事》一書中,就“打撈”出過這樣一個人物:詹慶良,這個只讀了三四年書的徽州山村少年,早年遺落的一本日記既記事,也抒懷,文字頗為成熟,其人其文也為那個時代的小學教育提供了一個可觸摸的樣本。

  這些年來,民國老課本頗為走紅,這在讓人感慨、憤激的同時,也放大了社會公眾對當下教科書的期待。人們都在強調要珍愛母語,可在具體的路徑選擇上卻每每讓人失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與願違的情況?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疏離、隔膜乃至扭曲,可能是一個原因;而從技術層面講,時下語文課本與人的割裂也難辭其咎。

  一套《啟蒙國文》在編輯大意中説:“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於兒童心理,不好高騖遠。”即便是這一點,實現起來也是千難萬難,遑論其他?惟願民國老課本的走紅,不只是一種時空穿越,而是一種變革的先聲。

熱詞:

  • 民國時期
  • 説教
  • 國語
  • 驚艷
  • 開明國語課本
  • 宏願
  • 新民晚報
  • 母語
  • 冰點
  • 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