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工人日報:2012年,但願多些公信少些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相關抽查結果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産的一批産品黃曲黴素M1超標140%,而黃曲黴素M1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不少人又開始為國産牛奶的質量安全問題而糾結了。

  實際上,類似的糾結和焦慮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裏還有不少——為牛奶標準是否被大企業“綁架”而焦慮;為陰霾不散、PM2.5卻遲遲不納入正式的空氣質量考核指標而焦慮;為“紅十字會”收的捐款是否有被用去給“郭美美們”買包、買車而焦慮;為火車追尾、地鐵故障而焦慮;為該不該扶起路邊摔倒的老人而焦慮……“標準焦慮”、“公益焦慮”、“污染焦慮”、“安全焦慮”等等,前幾日新華社刊發文章,將這些歸納為一種社會心態——“公共焦慮”。

  “公共焦慮”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社會問題?如何消解這份日漸沉重的“公共焦慮”?

  “公共焦慮”是對真相的焦慮、真話的焦慮、真實數字的焦慮。比如“公益焦慮”,郭美美和“紅十字會”究竟有怎樣的關係、那些被炫的名包、豪車是不是來自合法收入,這些是公眾想知道的,也是“紅十字會”應該給出交代的,否則,人們不會情願、安心地捐出哪怕一分錢。比如對食品安全的焦慮,屢屢有某樣或某類食物被檢出含有毒有害物質,總有相關專家出來告訴我們“攝入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可這種表態究竟是依據科學研究,還是純屬穩定消費者情緒,公眾將信將疑。縱觀這一年,有關部門公佈的統計數字、調查結論和回應,有時並沒有平息公眾質疑,反而因“臨時工”、“天氣原因”等理由而引發人們對真相、真話、真數字的焦慮。這值得深思。

  “公共焦慮”是對權利的焦慮。食品安全、空氣質量、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等,牽涉每一個人的利益。比如,對食品標準、空氣質量的焦慮是對健康權的焦慮,對房産證“加名稅”、“月餅稅”的稅負焦慮是對財産權的焦慮,對“蘿蔔招聘”等違規招聘的焦慮是對平等就業權的焦慮……方方面面的公共焦慮連接著公眾方方面面的具體權利。

  “公共焦慮”更是對某些制度不盡完善的焦慮。對食品標準的焦慮實際上是對標準制定程序是否科學,參與制定人員是否能夠代表消費者利益,建議是否專業的焦慮;對扶不扶跌倒老人的焦慮是對相關司法制度和審判能否保證“好人有好報”的焦慮;對愛心捐助究竟流向何方、惠及了誰的焦慮是對相關慈善機構賬目不盡公開透明、公眾無法有效監督的焦慮。

  因為這種焦慮,很多人在真和假、是與非之間,困惑並糾結著。而那些牽涉其中的政府部門、企業、組織也越來越多地為應對輿情而忙碌。

  “公共焦慮”歸根結底還是公信力問題,包括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公益組織的公信力、知名企業的誠信等。而這種公信力和誠信應該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枝繁葉茂的。它是正增長還是負增長,取決於每一次的應對是積極主動還是消極應付,是直面問題還是避實就虛,是公開真相還是粉飾太平,是汲取教訓還是不思改進。

  舒緩“公共焦慮”,提升相關部門、機構和人員的公信力,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公開、透明的制度力量,讓公眾儘早知情,盡可能多地參與公共決策和公共事務管理,搭建更多更廣的平臺實現公眾監督,別再讓暗箱操作、潛規則之類加重“公共焦慮”。

  2012年,但願我們能多些公信,少些焦慮。

熱詞:

  • 公共焦慮
  • 紅十字會
  • 空氣質量
  • 公益焦慮
  • 天氣原因
  • 臨時工
  • 公信力
  • 黃曲黴素
  • 致癌性
  • 有毒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