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實際上,“新意不足”已經不僅僅是國際足壇2011年的標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新意”對於足球世界都是一個奢侈品。
“新意不足”首先體現在2011年的各項冠軍上:除了德甲的多特蒙德和法甲的裏爾,西甲冠軍巴塞羅那、英超冠軍曼聯、意甲冠軍AC米蘭都是“老面孔”,甚至就連不怎麼“主流”的俄超、烏超、蘇超、巴甲、阿甲,冠軍頭銜也都是被“傳統強隊”所壟斷。
這其實反映出的正是世界足壇的一個嚴重問題: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由於各國聯賽並不是像美職籃、美職棒那樣的職業聯盟,傳統強隊並沒有“維護聯賽整體發展”的義務,因此他們不但不會在乎弱隊的死活,甚至會及極所能影響其發展:比如德甲“班霸”拜仁慕尼黑,每每其他球隊涌現出什麼優秀球員,都會將其“挖角”而來,即便被挖來的球員在自己陣中打不上球,也能起到“削弱對手”的作用;再比如西甲的巴薩和皇馬,在傳媒業發達的現在,電視轉播權對於任何一支球隊都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巴薩和皇馬偏偏要自己出售自己的電視轉播權,西甲兩大豪強倒是借此賺的盆滿缽滿,但失去了巴薩和皇馬的西甲球隊們,只能去撿一些兩大豪門留下的殘羹冷炙。
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托拉斯”的形成是必然趨勢,足球世界發展到現在,也有了“托拉斯”的苗頭,雖然出現巴薩這樣的超級強隊對於巴薩球迷來説是好事,但對於整個世界足壇來説,卻未必有太大的益處當一支球隊頻頻囊括所有冠軍,其他球隊是否還有“玩下去”的慾望和勇氣,但所有球員都夢想一頭扎進“豪門”的替補席,“寒門”是否還有重新崛起的希望和能力?
強者恒強之外,2011年國際足壇“新意不足”同樣還體現在“新人不輩出”上:明年年初的“金球獎”評選,註定還是梅西、C羅,最多加個哈維的“二人轉”、“三人行”,新人方面卻是門前冷落。或許有人會提到內馬爾,但除了這個不世出的巴西天才,試問剛剛過去的2011年,還涌現出了哪幾位叫得出名字的天才球員?
問題的關鍵,還是如今俱樂部的球員培養機制過於功利與其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培養一名“嫡系球員”,還不如直接買來一名可以“即插即用”的成熟球員。在如此情緒的影響下,願意靜下心來搞青訓的球隊便越來越少,國際足壇大批量涌現青年才俊的機會也越來越小。
2012年,國際足壇勢必要和世界經濟一起在“經濟危機”的泥潭中打滾,但願獨霸一方的豪門球隊和一味買人的闊綽老闆們可以借此契機看清問題,並讓足球世界儘快恢復原來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