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11:世界經濟警示錄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Xinhua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世界經濟發展波瀾起伏,暗礁險灘重重。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産業空心化與失業問題相伴,“佔領華爾街”運動風起雲涌。歐債危機擊中歐洲軟肋,一掃《裏斯本條約》之後的樂觀,給歐洲一體化的前景增加變數。新興經濟體復蘇勢頭總體放緩,控通脹與保增長成為政策兩難。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水凸顯全球供應鏈弊端,有可能引發國際生産網絡調整。

  蕭條之際正是療傷之時。大事背後,隱藏著世界經濟的大勢,即將走過的2011年給我們帶來了諸多警示。(《半月談》2011年第24期)

美國:産業空心化與就業難相生相伴

  美國經濟列車今年漸行漸快。前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分別增長0.4%、1.3%、2.0%。截至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

  但是,就業難題仍然困擾著美國。美國失業率已連續34個月高於8%。就業難題的背後,是美國畸形的産業結構。危機發生前,美國服務業已佔國民經濟比重約80%。尤其是高度“發達”的金融服務業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導致泡沫膨脹、破裂。

  美國外交學會資深研究員愛德華 奧爾登認為,過去10年間,美國的跨國企業在國內的就業崗位減少約300萬個,但在海外的就業崗位增加約400萬個。在“産業空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國內就業機會的創造成為結構性難題。

  一方面,“産業空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全球化、資本逐利本質的結果。資本可以全球流動,尋找最好的盈利機會,但是勞動力卻沒有實現全球化。以此為特徵的國際分工,使美國資本在世界經濟良性運轉時可以賺取世界的“血汗錢”;反之,在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之時,美國資本難免遭遇打擊,美國民眾也隨之遭殃。

  另一方面,“産業空心化”與一國的經濟決策和制度設計存在莫大的關係。引發此輪金融危機的美國次貸危機和圍繞房地産泡沫形成的利益鏈條息息相關,其背後正是美國政府多年來扭曲的政策。

  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促使美國反思過度依賴金融業、“債務驅動”和過度消費的經濟模式,重視發展實業,推動出口。和美國類似,日本也在考慮設立政府企業圓桌會議以促進日企在國內投資,避免國內“産業空心化”。

  專家點評(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産業組織研究室主任劉戒驕):

  美國製造業的衰退軌跡比較明顯:1980年至2010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21.1%降低到11.7%,製造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從21.6%降低到8.9%。美國當前面臨的許多問題,如失業率過高、財政赤字過大、低收入階層和部分中産階級對現狀不滿等,都與製造業衰退有直接關係。

  製造業和服務業不是相互替代,而是唇齒相依。服務業最基礎、最重要的服務對像是製造業,其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保障。如果政府政策短視或者對製造業衰退視而不見,損害的不僅是製造業企業和工人,服務業也會因缺失服務對象而遭受打擊。因此,無論科技怎樣進步,經濟結構發生怎樣變化,國民收入有多大提高,都不能忽視製造業的發展。

  (來源:Xinhua)

熱詞:

  • 1980年
  • 經濟衰退
  • 世界經濟發展
  • 警示錄
  • 半月談
  • 經濟模式
  • 裏斯本條約
  • 美國經濟
  • 泡沫膨脹
  • 美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