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京報:“少女救人”為何尷尬收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行善者未必想成為萬人關注的焦點,受助者未必願以犧牲隱私為代價獲得幫助。忽略隱私和尊嚴保護的慈善,是對慈善的傷害。

  據《廣州日報》報道,12月25日,在廣州海珠區,一名乘坐藍色保時捷的少女和同車男子救下了一暈倒的婦女,然而,“少女救人”卻引來爭議,讚美者有之,也不乏冷言冷語,這讓救人少女小吳備感壓力。想不到的是,那位被救婦女也悄悄寄還了她給的500元善款,稱害怕家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害怕僱主因此解雇自己,所以不敢接受他人的幫助。

  一場本應溫馨感人的“少女救人”事件,最後卻以尷尬收場,施救者受到了心理打擊,被救者心也不安。善行為何未能獲得善意的回報,被救者為何畏懼慈善甘受貧苦?無疑值得深思。

  救人少女小吳的尷尬,源於被打上了“保時捷少女”、“富二代”的標簽。媒體在報道她救人的情節時,突出了她的身份,“藍色敞篷的兩座保時捷跑車”、“打扮得光鮮亮麗”的描述,旁觀者“看她的樣子可能是一名富二代”的論斷,引發了許多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從而對“少女救人”諷刺挖苦。很顯然,媒體報道不注重保護施善者的隱私,尊重其意願,對此應負很大責任。

  而被救婦女的躲避,同樣是對自身隱私的擔心。她不是不渴望獲得幫助,而是對於外界的幫助有一種恐懼,認為受助就意味著被推到鎂光燈下,自己的私生活會暴露得一覽無余。顯然,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現實中,我們看過太多對於受助者隱私被有意無意的挖掘與渲染,看過太多受助者被推上前臺,成了慈善的“道具”。

  一直以來,在不少人的思維裏,弘揚善行,卻沒有保護好救助者和受助者,甚至認為暴露弱者的苦難才能獲得更多同情與幫助,因此,無論是行善者還是受助者,他們的隱私和尊嚴往往被忽略了。可“少女救人”的結局告訴我們,這是怎樣的思維謬誤。行善者未必想成為萬人關注的焦點,受助者未必願意以犧牲隱私為代價,獲得幫助。

  尤其對那些急需幫助的弱者而言,往往越是貧窮、孤獨的人,越是有著最敏感的心靈,最脆弱也最強烈的自尊,所以他們渴望溫暖,更渴望尊嚴。真正的慈善,需要拋棄那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尊重受助者的意願,小心翼翼地去保護受助者的私生活。

  忽略隱私和尊嚴保護的慈善,這其實是對慈善嚴厲的傷害。雖然這樣的慈善模式能催下公眾同情的眼淚,結果會讓像廣州被救婦女那樣的弱者,對慈善避而遠之。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平靜地生活,沒有人會習慣自己的隱私淪為他人談論的題材,所以,對於弱者,不僅需要愛,更需要細細斟酌,如何去愛。(轉自新京報,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熱詞:

  • 救人
  • 少女救人
  • 京報
  • 道具
  • 隱私
  • 廣州日報
  • 孤獨的人
  • 病情
  • 保時捷跑車
  • 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