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年味”是一條流淌的河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0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北京,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去一個叫世貿天階的地方,那裏有全北京最大的露天屏幕,讓孩子留下一個溫馨的回憶。

  三里屯Village廣場,被稱為北京最時尚的廣場,也是“潮人”春節必逛的地方。

  又是一年春節近。每當此時,關於春節文化、年味的憂慮總會涌現。確實,按照很多人的埋怨,如今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傳統的守歲、放鞭炮在城市中式微,年輕人以聽音樂、看電影、微博拜年等各種新奇的玩法歡度春節……人們對記憶中那種“炸肉炸魚炸丸子,一炸炸上幾籮筐,一吃吃到正月末”的過年氣氛懷念不已,並開始擔憂,這些“時尚”的過年方式,正悄然“背叛”並瓦解著傳統,讓傳承了千百年的年俗文化變了味。

  這種憂慮可以理解,也值得引起重視和反思,但不必過於悲觀。

  毫無疑問,最詩意的、最理想主義的過年團聚方式,是子女回到闊別的家鄉,繞過小時嬉戲過的路口那株大楊樹,在晚霞的余紅裏拾級而上,走進那個貼著老爸親手寫的春聯的大門,於是童年的一幕一幕浮現眼前,隨即便蹦出堂弟的孩子,又看到老爸老媽的笑臉……這種讓人想一想都會眼眶發潮的場景,從小處説,是每個人成長後對童年的眷戀;從大處説,承載了人類前行途中對過往的沉思。正因如此,才彌足珍貴、有如陳釀。

  但我們也要學會適應“變遷的傳統”,因為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接受,時代的發展不可逆轉,而所謂傳統,並不是在歷史長河的某一個時刻突然沉澱下來的一塊石頭,而是歷經千百年的碰撞沖刷方才緩慢形成的一顆顆圓礫。今天的一些非傳統甚至“反傳統”之舉,在多年後再回過頭來看,可能我們會驀然發現:它們早已深深地嵌入了“傳統”的寬廣河床,而且顯得那麼自然和妥帖──比如“異地過年”。

  “年味”是有時代性的。簡單淳樸的過年方式是由特定時代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所以舊社會的“喜兒”們過年紮根紅頭繩就覺得“年味”十足,更別説穿新衣、吃冰糖葫蘆、打年糕、放鞭炮了。而如今全國都在奔小康,老百姓的荷包鼓了、見識多了、要求高了,很多人寧願輕輕鬆鬆上飯店吃年飯、乘飛機去旅遊、去體育館出一身汗,盡情享受春節假期的閒暇。很多人更是用獨特的方式來歡度春節:比如做一天義工、去圖書館讀書充電等等……這些,都體現了新時代裏新形式的濃濃“年味”。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孕育出的“過年”情結,在所有華人的心底深深地紮下了根,借用心理學家榮格的術語,這種情結能通過心理“沉澱”,代代“遺傳”。因此,即使“年味”因時代變遷真的一度“變淡”,但那也只是暫時現象──看看每年春運多少中國人為回家吃一頓年夜飯而“在路上”,你就不得不為中國年的強大生命力和吸引力所折服。

  其實,所謂“年味”,是某種不斷變遷的社會民俗的集中體現,其內核就是和全家人一起辭舊迎新,享受家庭歡樂、休養疲憊一年的身心。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不管形式上有什麼革新,都不必存在所謂“年味變淡”的杞憂。

熱詞:

  • 年味
  • 沉澱
  • 時尚
  • 遺傳
  • 潮人
  • 大楊樹
  • 時代性
  • 俗文化
  • 家長
  • 河床
  • 搜索更多年味 沉澱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