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這部電影暴露了年齡,也要安利它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筆者想為大家安利一部兒童題材的電影——《天堂回信》。

  講真,由於條件有限,筆者小時候看過的電影並不多。但其他電影大多記憶模糊了,唯獨對這部電影一直印象深刻,每次看都會哭得一塌糊塗,即使是多年之後,我已不再是個當初的那個少年。

  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主演只有祖孫兩個。講述了五歲的孩子晨晨,由於父母出國工作,和爺爺生活在一起。祖孫兩個感情深厚。

  讓人記憶最深刻的是兩個橋段,一是晨晨每天都騎著三輪車“把爺爺送到幼兒園”。另外一個是晨晨拽著一隻紅氣球,接生病的爺爺出院。鏡頭中,只有一隻紅色的氣球活潑地搖曳,小個子的晨晨甚至都沒有問診臺的桌子高,卻像個小大人似的自己來“接我爺爺出院”。

  爺爺是一個郵差,有一次,收信人去世了,爺爺就帶著晨晨將信用風箏送到了“天堂”。

  晨晨問爺爺:“爺爺,天上有天堂嗎?你死了也會上天堂嗎?我想你怎麼辦?”

  爺爺回答説:“那你就把信用風箏送到天堂,寫上‘爺爺收’。爺爺是幹這一行的,肯定第一個就看到你的信。”

  後來媽媽回來了,祖孫倆的生活被媽媽帶來的新理念、新習慣打破。爺爺為了讓晨晨和媽媽更親近,也為了減少矛盾,自己回到了郊區的老房子裏去住。

  後來,和大家猜想的結局一樣,爺爺去世了。晨晨將寫給爺爺的信,用風箏送到了天堂。

  當時看這部電影時,便被祖孫倆之前的感情深深地打動,是觸及心底的一種感動。後來查資料才發現,這部《天堂回信》曾經獲得過德國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青少年兒童影視中心獎、美國第10屆芝加哥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荷蘭第7屆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伊朗第25屆伊斯法罕兒童電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

  這許多國際獎項説明,人類最真摯的感情是沒有國界的,是共通的。另外好電影終究是不會被埋沒的。

  不過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回過頭來再看。今天的筆者倒是覺得《天堂回信》的導演和編劇未免有些殘忍。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説,這個故事真是太過於悲傷,另外煽情也太過肆意,不夠克制。

  但不論怎樣,這都是一部可以觸及心靈的好電影。記得筆者曾經問過一位電影發燒友,他對好電影的定義是什麼。他的回答就是,能夠對情感和靈魂有所觸動。對於這個回答,筆者也是十分認可的。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每年的六一都會有不少動畫片上映。今年也不例外,筆者翻了翻片單,六一當天上映的動畫電影有《水果寶貝之水果總動員》、《反轉星球》、《鬥龍戰士之星印羅盤》、《動植物大戰》四部。看起來繁華的背後,筆者卻相信這四部動畫片中沒有一部能夠像《天堂回信》那樣觸及孩子們的心靈。

  兒童片在中國生存艱難,有市場的原因、體制的原因、創作者的原因。這遠不是一篇文章能夠分析清楚,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如今的兒童電影製片廠,也只剩下了一具空殼而已。

  而我們的孩子們,即使除了“喜羊羊”與“熊出沒”,現在有了《大聖歸來》,卻也只是好萊塢似的的橋段與激烈的打鬥場面。炫酷和熱鬧之後,能給孩子們的心靈留下什麼?

  前幾天陪兒子在家裏一起看了法國動畫片《昆蟲總動員》,全片沒有一句臺詞,都是我在旁邊在給他補充説明。只有兩歲的兒子卻看得津津有味。那也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講述了一隻斷了翅膀的小瓢蟲的努力與成長。造型可愛,沒有説教,將成長的道理都融入到無聲的故事之中。

  很期待即將上映的的《大魚·海棠》,但筆者對它的期望並不敢太高。如果能夠在視覺上複製《千與千尋》的奇幻便已經相當不錯了。

  有距離,有期待,也就有意味著有希望。希望當我兒子能夠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那天,他看到的也是一部能夠讓他記憶深刻的、甚至是一生難忘的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