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朱榮用手語告訴記者:“我畫的是猴子和貓咪,他們倆是好朋友。”
央視網消息(記者 高宇婷)“涼山州現有多少人口?外出務工人員多不多?語言溝通有沒有問題?” 2014年3月4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仔細詢問了涼山州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是一位聾人,因為父親的堅持,接受教育使她的人生從此大不相同。
多年後,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高曉笛利用兩會這一重要平臺,努力推動解決殘疾兒童接受教育的問題。
[點擊觀看]跟隨VR鏡頭,一起走進涼山州
在四川省涼山州調研時,高曉笛發現,因為貧苦、交通不便、沒有特教學校等原因,殘疾兒童存在無法入學的情況,這也成為她2016年政協會議的提案依據。時隔一年,再到涼山州,看到殘疾兒童入學情況,已大不相同。
朱榮的家在鹽源縣龍塘村,距離涼山州鹽源縣特殊教育學校20多公里路,每天她父親朱國生先騎摩托車走十幾分鍾山路到鎮上,隨後搭班車趕縣城,再走大約一個小時方能到達。
在大涼山,兩地直線距離可能很近,彎彎繞繞的山路卻阻擋著人們出行的腳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信息的傳遞。2005年鹽源縣民族小學就開設了特殊教育班,直到2016年,朱國生才從移民到縣城的親戚口中得知,縣上有專門教聾啞小孩學知識的特教中心。
當年9月,13歲的藏族姑娘朱榮便成了鹽源縣特殊教育學校一年級的學生。學校裏不僅免學雜費,還管吃管住,朱國生只需要每週接送即可。
這一年秋季開學時,涼山州鹽源縣特殊教育學校一下子有了11名新同學。這是自2005年以來,特教招生最多的一年。學校共有44名學生,90%的孩子都是像朱榮這樣,家在山區。
學校除了解決山區孩子們住宿的問題,這所十餘年時間都僅有2名特教老師的學校,在去年招聘到了4名老師,也是學生人數增多的主要原因。
新招來的4名老師,帶著小一點的孩子們玩他們最喜歡玩的老鷹抓小雞。
距離涼山州政府所在地西昌市只有100余公里的鹽源縣,因山路難行、位置偏遠,招聘老師一度成為最大的難題。2016年11月的一天,沙阿史坐了一夜火車到成都參加了一場招聘會,帶回來4名特教老師。“一路上我們都是笑著回來的,去的時候擔心即便是事業編制,也沒有老師願意來。”在這所特教學校工作了12年的老師歐萬學回憶道。
多方的共同努力,推動了當地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教育部對高曉笛等委員提案的答覆件中寫道,2016年時,國家提高了對特殊教育的投入,特教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達到6000元以上。
在義務教育階段,涼山州殘疾兒童上學、住校等費用全免。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涼山當地殘疾兒童的入學率。目前該縣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0%。
今年,沙阿史準備向教育局申請,將僅有三個年級小學階段教育的特教學校,申請改為九年一貫制特教學校。如此,這些殘疾兒童在縣城裏就能讀完初中。學校今年還將蓋起一棟新的教學大樓,配備更加專業的特教功能教室。
目前,涼山州全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為79.27%,其中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0.03%。像鹽源縣這樣的特教學校,全州共有7所。力爭到2020年,全州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殘疾人接受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比例明顯提高。
日前于教育部網站上公佈的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顯示,今年,教育部將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按照“一人一案”、精準施策要求,解決實名登記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問題。擴大殘疾學生接受學前、高中、高等教育規模。這項工作目前也已在涼山州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