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與應用進展報告》(2024年)首次公開發佈,對中國空間站建成兩週年來科學研究與應用進展進行了系統性總結,可謂是“幹貨”滿滿!
你對中國空間站“成績單”了解多少?
快來答題
↓ ↓ ↓
第1題
空間站全面建成兩年來,我國先後組織完成____次載人飛行、____次貨運補給、____次飛船返回任務,5個航天員乘組、15人次在軌長期駐留,累計進行10次航天員出艙和多次應用載荷出艙,開展多次艙外維修任務,刷新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的世界紀錄。
A、5次、3次、4次
B、5次、4次、6次
C、4次、3次、4次
答案:C
解析:
4次載人飛行任務為: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至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
3次貨運補給任務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任務至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任務;
4次飛船返回任務為: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任務至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任務。
2024年12月17日,經過9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及處置等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再次刷新中國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長紀錄。
第2題
截至2024年12月1日,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____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上行科學與應用任務近____噸實驗模塊、單元及樣品等科學物資,下行空間科學實驗樣品近百種,獲取科學數據超過____TB。
A、180、3、300
B、181、2、300
C、170、2、200
答案:B
解析:
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首批空間科學、應用實驗與技術試驗項目進展順利、成果豐碩,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創新性。
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領域共實施項目68項,主要圍繞空間基礎生物學、空間生物技術及轉化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
在微重力物理領域共實施項目69項,圍繞微重力材料製備機理、重要應用新材料製備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
在空間新技術與應用領域共實施項目44項,主要圍繞共性基礎新技術、在軌製造和建造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
第3題
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領域,中國科研團隊完成了水稻____的全生命週期空間培育。
A、從種子到開花
B、從種子到種子
C、從種子到結果
答案:B
解析: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完成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週期培養,這是國際上首次獲得空間發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種質資源,並在樣品返回地面後實現了大田種植。
這有力證明了在空間站發育的水稻種子具有活力和繁殖能力,不僅對地面水稻的新品種改良和培育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的糧食生産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第4題
在斑馬魚實驗中,科研團隊研製的空間水生生態系統在空間站穩定運行43天,實現了中國在太空培養____的突破,獲得了國際上空間水生生態系統在軌運行的最長紀錄。
A、水生生物
B、脊椎動物
C、無脊椎動物
答案:B
解析:
動物依據有無脊柱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斑馬魚屬於脊椎動物,它與人類基因組有高達70%以上的相似性,利用斑馬魚和金魚藻組成密閉水生生態系統,安裝在生命生態櫃進行空間實驗,實現了中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獲得了國際上空間水生生態系統在軌運行的最長紀錄,實現了我國在空間站培養斑馬魚及在軌産卵的突破。
科學家還通過天地對比發現,斑馬魚在軌出現背腹面顛倒游泳、旋轉運動、轉圈等空間運動行為異常現象。
第5題
科研人員利用在軌____數字化中醫診斷信息,研究建立在軌飛行人體面色、舌象、脈象分析技術;將中醫____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研製了穿戴式穴位刺激服及便攜式穴位刺激裝置。
A、中醫四診儀、針灸
B、中醫四診儀、診脈
C、中醫面診技術、艾灸
答案:A
解析:
中國傳統醫學的在軌應用是航天醫學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四診儀在空間站任務中的首次運用,讓中醫經典的“望、聞、問、切”診療手段在中國人的“太空家園”得到實現;便攜式穴位刺激裝置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使用方便等優點,通過“針灸上太空”,航天員可以在空閒時間針對不同身體部位進行理療放鬆。
第6題
在哪次飛行任務中,搭載了空間氫氧燃料電池?
A、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
B、天舟五號飛行任務
C、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
答案:B
解析:
在天舟五號飛行任務中,搭載了空間氫氧燃料電池。
空間氫氧燃料電池在軌實驗取得成功,初步驗證了燃料電池能源系統在軌艙外真空、低溫及微重力條件下發電特性、變功率響應規律以及電化學反應的界面特性,為空間燃料電池能源系統研製和關鍵技術攻關提供了重要數據和理論支撐,未來將推動宇航燃料電池應用發展,為推進我國載人探月任務提供有力支持。
第7題
在中國空間站,利用哪一個科學實驗櫃開展了難熔鈮合金、鋯合金、鈦合金的液態性質測定與快速凝固等重要實驗?
A、變重力科學實驗櫃
B、無容器材料實驗櫃
C、生命生態實驗櫃
答案:B
解析:
無容器材料實驗櫃位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是最早安排“上天”的實驗平臺之一。顧名思義,“無容器”就是不用容器承載,使實驗樣品在懸浮的狀態下實現熔煉的過程。
就拿鈮合金來説,鈮是一種難熔金屬,其熔點高達2400多攝氏度。鈮合金材料具有塑性好,加工和焊接性能優良等特點,被認為是下一代火箭和航空發動機的重要備選材料,但在地面環境下,要對兩千多攝氏度的熔體開展物理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難,連實驗容器都很難找到,因此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剛好能夠提供無容器和微重力環境的絕佳實驗條件,也為研究人員獲取其物理特性提供了可能。
第8題
在哪次飛行任務中,搭載了“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
A、天舟六號飛行任務
B、天舟五號飛行任務
C、天舟七號飛行任務
答案:B
解析:
“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跟隨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上行後,于2022年12月18日釋放入軌。
它是一顆8U立方星,重12kg,採用展開式太陽電池陣,主要任務是為澳門青少年學生提供衛星科普實踐平臺,提供對地成像、無線電通聯體驗等航天科普活動。
第9題
下圖中,展示的是什麼實驗?
A、燃燒氣體實驗
B、中國空間站首次點火實驗
C、氫氧燃料實驗
答案:B
解析:
上圖左側為空間站上甲烷燃燒圖像,右側為地面同工況甲烷燃燒圖像。
2023年2月,夢天艙燃燒科學實驗櫃成功執行首次在軌點火測試,此次點火實驗採用甲烷作為燃料,先後兩次點火共持續約30秒,高速相機下傳的實驗畫面清晰展現了甲烷預混火焰(內圓錐狀火焰)受擴散火焰包圍的形貌。
由於不受浮力的影響,空間站上甲烷燃燒圖像外部的擴散火焰與地面相同實驗結果相比更為短而圓。
第10題
下圖中,航天員在利用什麼設備開展測試?
A、骨丟失對抗儀
B、腦電信號採集設備
C、便攜式穴位刺激裝置
答案:B
解析:
腦電信號的測試與分析有助於闡述長期空間飛行航天員腦作業能力變化的生理機制,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飛行人因、空間腦科學在軌實驗研究的重要測試手段。
為提高在軌腦電信號採集舒適性,在此前神舟十七號飛行任務中,將膠狀導電膏電極帽更換為了鹽水電極帽,通過鹽水作為導電介質,實驗後僅使用濕紙巾簡單對腦電帽、頭髮擦拭即可,極大提高了實驗舒適性和實驗開展、撤收的效率。
第11題
下圖中展示的是什麼裝置?
A、生命生態實驗模塊
B、艙外暴露實驗裝置
C、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
答案:C
解析:
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是一種外燃式發電機。通過外部加熱,機器內部的氦氣便會吸熱膨脹,並在冷端收縮,將溫差變成自己動力的源泉。
現階段,中國空間站主要使用太陽能電池發電。未來,如果人類的腳步踏入更遠的星際空間,太陽的光照將微乎其微,太陽能發電就指望不上。
此時,基於斯特林熱電轉換技術研製的斯特林電源系統作為一種高效能源技術,具有高效率、結構簡單、質量輕、啟動快等優點,或將在未來成為人類探測深空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術。
太空探索 永不止步
未來
期待“天宮”
見證更多“宇宙級精彩”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