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小誓涵今年12歲,6年前來到“愛心小院。”吃飯時,她堅持要“高奶奶”喂飯。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輝 郭城)走進全國人大代表高淑珍的院子,朗朗的讀書聲和高高豎立的旗桿讓這個看似普通的農家院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還沒到開學的日子,但有時間志願者任麗華還是走進教室,帶著留在高淑珍家過年的七八個孩子一起讀書。
小院裏幾個成年殘疾孩子的就業問題,是高淑珍一直掛念的。“他們能自食其力了,也給社會減輕一些負擔不是?”高淑珍説話聲一如既往地洪亮。
1998年,高淑珍為了對兒子的一個承諾,在家裏辦起了“炕頭課堂”。越來越多的殘疾孩子走進“炕頭課堂”並住了下來,“愛心小院”就這樣叫開了。
近20年來,上百個殘疾孩子走進“愛心小院”,成年後有的孩子帶著高淑珍滿滿的愛離開,有的則選擇繼續留在這裡。
臨近中午,高淑珍開始為孩子們準備午飯。平時有39名孩子在小院生活,過年了有的就回家了。過年燉的肉都不吃,要等到孩子們開學那天人齊了才會拿出來。這是小院多年的“規矩”。
有事先替孩子們想,把殘疾孩子當成親生,這讓孩子們都發自內心的喊她一聲“高媽媽”。
小誓涵今年12歲了,6年前來到小院。因腦癱早産至今沒能甩掉輪椅,生活無法自理。
吃飯時,雖然媽媽在身邊,小誓涵還是要讓高淑珍喂飯。“奶奶喂,香。”
“她喊我‘高奶奶’,哎,我年紀大了。”高淑珍説。在院裏曬太陽,小誓涵執意要“高奶奶”挨著她坐。
全國兩會前夕,高淑珍到貧困戶家走訪。
全國兩會前夕,高淑珍到貧困戶家走訪。
午飯後,高淑珍匆匆出門,她約了幾個人在村委會辦公室座談。“兩會這就要開始了,大家有啥建議呀?”
座談會後,高淑珍又來到村裏的貧困戶王玉新家走訪。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是第五年了,高淑珍説“自己上了一個臺階”。殘疾人教育、就業一直是高淑珍關注的話題。“等我老了,他們的父母也沒有了,這些孩子可咋辦呀?”
這些年,政府和社會都很關心殘疾人的教育、就業問題。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小院裏會上網、能打字的張傑等幾個孩子,能不時接到一些單子,幫著把會議錄音轉化成文字。
39歲的張建永兩年前也走進“愛心小院”,教大點的孩子做鞋。“等孩子們都學會了,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這也能換幾個錢不是。”
當地政府劃撥的10畝地,如今樓房已經建起來了,附屬設施基本完工。“今年五六月份,孩子們就能搬到樓上了。到那時,‘愛心小院’就變成‘愛心大院’了。”
“今年我關注的還是殘疾人的就業問題。”高淑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