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建在戈壁上的武威保稅物流中心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自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以來,武威就以“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戰略地位和“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繁華而為世人所知。
時光流轉。2012年,方紅明在這片土地嗅到了商機。
曾在北大商學院一起讀書的同學邀請他,去武威看看,方紅明抱著瞧瞧看的態度來到了武威。
雙方一接觸,當地政府部門立即將其列為議事日程,方紅明決定就在此地投資。
如今,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利用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咽喉”的區位優勢,在一片荒蕪的戈壁灘上,成為南來北往貨物的集散地之一,也讓武威這一河西內陸城市開拓了一條新路。
不到一年建成保稅物流中心
從武威火車站出發,驅車行駛40分鐘,便到了武威保稅物流中心。
放眼望去,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和甘肅亞歐陸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大樓孤零零地矗立在茫茫戈壁上,“有點荒涼”,工作人員這樣介紹。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是國家在甘肅省批准設立的第一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從2014年1月29日正式獲批,到當年10月13日封關運營,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用時不到9個月,創下了全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的最快速度。
考慮到當地實際情況,雙方決定申請保稅物流中心,由武威市組織,甘肅陸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甘肅亞歐陸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投資、申辦和創建武威保稅物流中心。
當初選擇武威,甘肅陸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紅明有自己的考慮。
“只要是亞歐陸路東西過往的貨物,是必過武威的,依託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成的甘肅國際陸港,發揮類似于新加坡海上貨物中轉站的作用。”方紅明最初選擇武威,看中的便是武威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
目前開通的“渝新歐”、“長安號”等多趟中歐班列,不論是走通過橫跨寧夏、內蒙古、甘肅3省區的幹武鐵路(東起包蘭鐵路的幹塘站,西至蘭新鐵路的武威南站)還是蘭新鐵路(蘭州至新疆),最終都在武威交匯,這裡是亞歐大陸橋國際大通道的咽喉和必經之地。
張掖的脫水蔬菜賣到了歐洲
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成後,2014年12月12日,首趟班列“天馬號”從武威南站發車,一路穿越戈壁、沙漠、草原,抵達中亞腹地。
此時,這條通道上,已有“渝新歐”、“漢新歐”、“蘇新歐”、“鄭新歐”、“蓉歐”、陜西“長安號”等班列,越來越多的省市搶佔這條運輸通道。
方紅明卻認為這並非是跟風,他獨闢蹊徑,提出向航空公司學習採取“代碼共享”的方式,以減少各個班列之間無謂的競爭,最大作用地發揮班列的作用。
甘肅中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宇説,到今年3月份,共發送78趟中歐班列,運送總重量超過3萬噸。
楊宇的另一身份是甘肅陸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物流事業部總經理,他坦言,僅靠武威,目前的確沒有這麼多貨物可以發送,為此,公司在江蘇南通、山東青島、河南安陽內黃、湖南嶽陽、浙江寧波、廣東深圳等6地建立了物流基地,為客戶提供門到門服務,將貨物先運送至物流基地,然後統一運到武威,在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最後運送至目的地。
從武威出發的貨物運送方式也變得越來越靈活,楊宇説:“一趟班列至少要48至50列貨物,一直湊起來估計很難,所以遇到相對零散的貨物,直接挂靠在其他貨物列車上,最終在新疆匯合,最後集體運送出去。”到目前為止,通過這趟班列,來自全國各地的鋼材、布匹、紙張、化工産品、百貨類,甚至包括臨近地市張掖的脫水蔬菜……
不僅是走出去,楊宇透露,園區內的跨境電商片區正在建設中,到時候返回的班列將不再“空手而歸”。
國際陸港正成當地經濟發展新引擎
楊宇坦言,目前武威的區位優勢還未充分發揮出來。但這並不阻礙當地對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的期待。
在甘肅(武威)國際陸港的佈局中,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無疑是最重要的落子。
按照甘肅省政府批復的甘肅(武威)國際陸港發展規劃,未來15年,武威將打造一個功能完備、要素集聚、運行高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陸港,建設現代化、外向型、多功能、生態型綜合性産業區,突出現代物流、口岸平臺、國際貿易主業,形成生産性服務業、進出口加工業、現代製造業、出口示範農業、文化旅遊業“3+2”的産業體系。
上述設想,因武威進境木材檢驗檢疫集中監管區以及批准籌建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而變得逐漸清晰。
目前,全國內陸地區僅有江西贛州和甘肅武威兩家進境木材檢驗檢疫監管區。與地處中部的江西贛州相比,位於亞歐大陸橋“咽喉”地帶的武威更具向西開放的區位優勢。
依託甘肅(武威)國際陸港,這裡吸引了甘肅路斯寵物食品生産、甘肅水投陸港中心區水務一體化、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産業園等項目,目前正在積極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