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時間訪談:央視新聞 幕後時間

時間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北京青年周刊 2012年03月29日 17:17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輝煌·交替

BQ:您應該是文化大革命以來第一代電視人,怎麼看待中國電視史的變遷?

S:它開始時是教化人,灌輸思想的工具。我1985年開始工作,那個時候任職於一個介紹人物的節目中,有爭議的人物和人們否定的人物,是不可能出現在節目中的,一般的人認為出現在節目中就是對他的肯定,這是所有媒體奉行的準則。它是有個框框的,要靠自己把握,剛性的要求就是宣傳教育,它和觀眾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BQ:讓觀眾被動接受,這個時間階段是多長?

S:我認為到1993年,為什麼説《東方時空》是一個分水嶺,就是因為它是兩種語言的交替,《東方時空》是在追求和觀眾的平等。

BQ:技術層面呢?

S:今天的技術變化很快,電視最早是用攝影機,攝影機錄音很不方便,你要背個錄音機再扛一個攝影機,還要後期製作,很麻煩,所以罕有女性能做這個工作。有了磁帶的記錄方式給即時帶來了可能性,攝錄一體,一個人就可以解決,而且很簡單,拍攝錄像的時候聲音也錄下來了。

BQ:您還記得你那時第一台攝影機錄下的節目是什麼?攝影機的型號還記得嗎?

S:我的第一個片子,是1985年在青島,一個編輯一個攝像,我是編輯,不用扛機器,但是在學校的時候,攝像是我們的基礎課,有的時候我也能自己拍攝,1986年在山東,我只帶了一個技術員,那時的管理設備是很嚴的,你是創作部門,要給你配一個技術服務,解決設備的問題,有一次我們去南方工作,空氣比較潮,機器就不能工作了,我們不懂這些,有經驗的技術員,就會把它先放到不冷不熱的地方。

BQ:那時候機器很“寶貝”吧?

S:是的,我記得特別清楚,一個現在已經去世的同事生前給我當過一次攝像,在山東沿海我們要拍一個有關漁民的片子,正趕上日落,我們去拍攝,可是我的那個同事腳下一滑摔倒了,但是攝像機沒什麼事,因為他一直抱着,而我呢,第一個反應就是先把攝像機抱過來,第二個反應就是不管他,我繼續拍,跑到了山上拍日落的鏡頭。

我從1988年到1992年,想用電視的語言做真正的紀錄片,以前都叫專題片,這個專題的意思就是主題鮮明的,到了後期開始有一些人探索紀錄片。紀錄片會告訴我們用事實説話,1993年《東方時空》是一個變化,90年代末到了一個多媒體的時代,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變化就是可以選擇媒體,我們有了選擇的權利,以前的媒體是官方的,現在的媒體是大眾的。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