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也談紀錄片和紀錄片精神

郝躍駿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紀實臺 2012年10月09日 10: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四、紀錄片真的沒有觀眾?

    我一直認為,在國內,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創作界”,我們對紀錄片發展趨勢的了解、研究和預測是遠遠不夠的。

    在國外,紀錄片在一些主流的電視媒體(如BBC-2等),早已經佔據了晚上9點的黃金時段。前幾年,在英國出現的系列性紀錄片《警察》和“肥皂劇式”的紀錄片《大飯店》播出後頻頻出現的高收視率,表明紀錄片在西方電視媒體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英國的4頻道也是紀錄片的主播頻道,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英國獨立製片人愛格蘭德一直在為4頻道製作紀錄片,他在南美拍攝的系列紀錄影片《巴卡:熱帶雨林中的人》、在雲南麗江拍攝的《雲之南》、以及他在上海拍攝的一系列紀錄片一直在不斷地征服著世界觀眾。其中,在麗江拍攝的《雲之南》(Beyond The Clouds,攝于92—93年,共有7集,每集60分鐘)以故事片式的手法,記錄了麗江普通人家的普通的故事。凡是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無不為之傾倒,無不為麗江所感動。許多人西方人竟然不相信世界上還會有這樣美好的地方,更不相信片中的故事是真實的。

    1994年我在德國參加一個電影節時,通過一個德國朋友找到了這套長達7個小時的英文版的《雲之南》,仔細拜讀後,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麗江,找到了片中的那個唐醫生。後來,愛格蘭德與唐醫生接下了很深的友誼,麗江地震後沒幾天,愛格蘭德就專程來到了麗江,看望他的被拍攝對像。以後,我通過唐找到了其他幾個主要人物,我確信他們拍攝的故事有97%以上是真實的。有趣的是,在北京的一次紀錄片會議上,我遇到了一個懂中文的法國老太太,她居然在許多正式場合“揭露”這部片子在拍攝方法上的虛假,甚至説那些故事也全是導演出來的,因為她説她真的不相信在中國會又如此美麗的地方和如此感人的故事。我問老太太,您去過麗江了嗎?她説“沒有”。這不扯了!我告訴她,“我們雲南真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建議她去一趟。”

    的確,這部片子不僅在藝術上,而且在商業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先後在1994年獲得了英國電影學會格列遜大獎,獲得了英國廣播記者行業公會最佳紀錄片獎,英國皇家電視學會年度教育類最佳成人教育獎,美國The Peabody獎,1995年又獲得了英國獨立製片人大獎中的最佳紀錄片和最佳最全面作品獎,1995年度英國影視藝術大獎(BAFTA)中的最佳攝影獎。後來又獲得美國電視艾美獎。等等。

    包括中國台灣在內,全世界有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購買了它的播映權,有台灣人為他做過統計,愛格蘭德所獲得的最低利潤是他投資回報的200倍。另外,一部紀錄片,變成了一次完全免費的義務宣傳,它為麗江、為雲南、也為中國對外宣傳所帶來的影響和利益則是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包括挪威國王和王后在內,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尋著《雲之南》的故事來到了麗江,認識了麗江,也認識了中國。

    後來,愛格蘭德又在上海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聰明的上海人為愛格蘭德提供了第一流的拍攝條件。現在愛格蘭德的時間表排相當滿,因為全世界有很多地方要請他去拍攝紀錄片。

    在國內,也不乏成功的經驗。1999年底,北京電視臺推出了電視系列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事先並沒有多少宣傳炒作,但播出後很快出現了北京近年來紀錄片少有的轟動效應。這部由留日學生利用業餘時間,歷時四年,自籌資金拍攝的紀錄片深深打動了觀眾,創下了北京電視臺紀錄片的高收視率。

    有趣的是,《最後的馬幫》在雲南省內播出後,也出現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現象。片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如女趕馬工嘎達娜,片子播出不久,便在昆明、六庫等地,在不同的地方都被路人發現並追逐,一時間在當地成為了名人。她家裏會突然出現許多包括記者和普通人在內的一批又一批的造訪者。後來,我再次見到嘎達娜時,她給我講了一個因為這部紀錄片,在她家裏發生了一個更為有趣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儘快把發生在嘎達娜家的故事告訴給觀眾。當然,我也希望我能夠繼續拍下去,把那只最後的國營馬幫解散以後,那些普通趕馬工的故事告訴給觀眾。

    《最後的馬幫》在昆明某媒體第二擋黃金時間播出的收視率竟然超過了在同期播放的電視劇。第一天22:42分播出,收視率為:5.96%,第二天相同時間的收視率為6.91%,第三天上升到9.03 %,到播出的第四天就達到了14.9%。一部紀錄片的收視率居然達到甚至超過了前後兩周同期電視劇的收視率水平。我以為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另外,《最後的馬幫》在對昆明地區網民的收視調查上也高達40%以上;在2000年舉行的第18屆電視金鷹獎評選中,《最後的馬幫》居然以144,965票,在由專家推選出的38部紀錄片中位居第八名,結果出人意外,令人吃驚。毫無疑問,像《最後的馬幫》這類講故事的紀錄片,觀眾完全可以接受。我相信,所有觀眾,無論男女老幼,都願意聽,願意看一個真實的故事。前提是“它”真的是一個故事,一個具有意義的故事。

    電視媒體,怎樣處理紀錄片與觀眾的關係問題,並不是紀錄片製作人自己能夠運作和處理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媒體有沒有觀眾意識,或是需不需要具有觀眾意識的問題。紀錄片一直被認為是非大眾的少數文化精英的東西。但國內外許許多多成功的範例已經表明,普通大眾同樣需要紀錄片。現在是我們重新的審視紀錄片的社會功能的時候了。

    紀錄片不是沒有觀眾,現在所缺乏的一方面是我們沒有製作出真正能夠滿足觀眾的紀錄片;另一方面,我們也還沒有培養出一批像歐洲那樣的紀錄片觀眾群。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