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電視臺製造紀錄片的出路

郝躍駿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紀實臺 2012年10月09日 09: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二、觀眾需要故事

 

“電視臺製造的紀錄片”既是一種産品,就有生産産品的規律,就需要按照觀眾對産品的需求,在拍攝方法上按照生産這種産品的要求來進行生産,也就説我們需要徹底“變革紀錄片”,解決轉變紀錄片“漠視觀眾”的觀念問題。

這些變革包括:需要我們擺脫“新聞式的敘述方法”的影響,擺脫“電視專題片敘述方式”的影響,擺脫“文學和其他非影像描述敘述方式”對紀錄片的影響,以及擺脫“傳統的觀察式紀錄片”的影響。其中,我個人認為那種不需要解説詞,完全用畫面的敘述,節奏較慢,影像拍攝和敘述大多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的“觀察式紀錄片”的影響為最大。

這個“觀察式”的過程或許對影視人類學研究者是非常有用的,研究者可以通過緩慢的畫面去研究影像後面的學術信息。但對於在家中看電視的普通觀眾來説,這些長時間的畫面停滯過程極易讓觀眾産生視覺疲勞。如果我們的節目沒有在一定的時間內為觀眾提供新的足夠多的信息,沒有提供故事發展新的情節和新的信息(事件),一旦出現了間歇,或節奏慢了,觀眾就會更換頻道。

如今觀眾的忍耐程度是越來越有限,越來越缺少耐心,就是晚上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觀眾也是“挑肥揀瘦”,何況一部主要以非虛構為主,沒有太多情節和故事的紀錄片呢。紀錄片情節不抓人的不看,節目故事講述過於個性化違反觀眾收視習慣的不看,節奏太慢的不看……。所以,節奏太慢,太拖塌的紀錄片節目,在電視臺僅對沒有市場,此類紀錄片只能把我們的觀眾“趕走”。

分析研究觀眾收視心理和收視習慣,是尊重觀眾的體現。《經典人文地理》必須在拍攝方法和故事的講述方式上進行新的突破,對傳統的紀錄片拍攝方法進行大膽的創新,紀錄片必須盡可能地“故事化”。

這需要在紀錄片的策劃、運作和實施上的整體行動。當然,説起來簡單,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首先必須徹底解決製作者的思想和理論問題。紀錄片的專家們的“理論”和“説法”對我們的隊伍的影響太大,以至於要把它扭轉過來變得異常的艱難。

於是,我們通過反反復復的培訓,希望讓大家明白,電視臺,尤其是電視臺的紀錄片製作部門並不需要“大師”,需要的只是“工匠”。《經典人文地理》作為一個面對市場的紀錄片欄目,只有在實踐中放棄成就“經典”的夢想,徹底舍掉那些具有學院風格的純觀察式的記錄”方式,把“文化”放在故事的後面,重新考慮觀眾定位,尋找故事性強的題材,才能找到大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當然,不同人與人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怎樣按照生産産品的要求,制定出一個可以提高産品質量的標準,不管人的差異有多大,就可以生産差異不太大的東西,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問題,講述故事的問題。

其實,任何一種媒體,最具吸引力的往往是它具備故事性的部分。文學中的小説,廣播中的評書,電視中的影視劇等等,正是用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來贏得觀眾。從觀眾的需求角度上講,故事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影像語言畢竟是一種與文學戲劇非常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現在所追求的,其實什麼都不是,就是講故事而已。故事大於思想,把思想全部放在故事的後面;行動大於説教,把説教藏在行動的後面。儘管我們稱自己是“經典”,但明白為誰而做非常重要。

為此,我們提出了一整套怎樣故事化的“理論模式”,把“理論”通俗化,我用一些最普通的説法讓製作人員明白一些深奧的“理論”,紀錄片的幾大流派,以及紀錄片的不同的拍攝方法。用一些非常簡單的方法,包括怎樣“解紐扣”,怎樣“設套”的理論。這些並不高深的“理論”挽救了許多過去一直放在庫房的作品,成為我們欄目高收視率的作品。

當我們設計完成了一整套模式,並按照這種模式去使用影像語言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深奧的東西有時真的突然變得簡單和容易了。於是,人們突然發現,過去的許多拍攝完全是在浪費。當已經很成熟故事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還要熟視無睹,仍然開著機等待“自然狀態”的故事的發生?實際上,通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之後,人們突然發現傳統的“觀察式紀錄片”對欄目化運作紀錄片的巨大危害。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