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藝術品市場泡沫何時消融 1 >

藝術品金融化時代亂象橫生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10: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傳播研究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0月10日-18日,昆明元盛文化産權交易所對“十指禪機”劉伯駿藝術品資産包進行了第二次發售,發售數量為1465萬份。 如此之高的價格,它真的值這麼多錢嗎?還是有人希望它值這麼多錢?都説“盛世藏玉,亂世藏金”,可現如今是什麼都藏,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高燒已經説明,這不單純的是愛好了,更多的是投機。投機的多了,整個藝術品市場就完全的泡沫化。既然資金多了,投機的人也多了,當然各種機構也會要進來插一腳,機構多了,錢多了,慢慢的也就變的更加“金融化”了。

  本來中國真正意義的藏家就微乎其微,如今,收藏變成投資,買藝術品和煤老闆買樓沒有區別。很多有錢沒眼睛的人進來,那些真正愛收藏的人就只能看看,更多的轉行當起了“買手”,而那些資本大鱷們憑藉著雄厚的實力早就掌握了藝術品收藏這個小小市場的話語權,真的假的何必在乎?值多少錢,資本大鱷説了算,而市場卻天生就是跟著資本走的。

  市場既然跟著資本走了,當然機構也不甘示弱,這些機構可不僅僅是銀行、基金、風投還包括房地産、能源、建築等各個領域。手段更是多種多樣,比如投資建立美術館,私募、股權、信託基金等名目繁多。

  當機構也進來的時候,藝術品名正言順的變成理財産品,這就宣告藝術品金融化時代正式到來,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層出不窮的坑蒙拐騙,東西是假的也就罷了,專家也可以是假的,證書也可以是買的,鑒定更是虛的,就連拍賣公司也可以是詐騙公司;央視財經頻道的《經濟與法》欄目就播出過“假古董的旅行”,在拍賣公司拍出高價的竟然是記者從地攤上花幾十塊錢買的廢品,而拍賣公司坑的除了買拍品的人還有來寄拍的賣主,詐騙手段之絕讓人瞠目結舌。

  當商業介入藝術生態的時候,且不論一件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只怕是連造假都懶得造的逼真了吧。可是人類已經阻住不了藝術品市場的投機行為,藝術品金融化的時代既然來了,就要想著出臺一系列規範和措施了,而這裡面最大的障礙就是藝術品作為資産的鑒定和評估,這樣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如何治理亂象?

  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發售的第一批藝術品份額産品上市後的離奇暴漲與暴跌退市經歷,在藝術界及投資界掀起軒然大波。

  一位業界人士表示:“這個非理性交易行為其實是能夠控制的。比如,規定每一天、每一週、每一個月的漲跌幅指標和交易量指標。”這些國內外證券市場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在交易環節,完全可以直接引入證券交易規則,迅速完善市場交易規範。

  而藝術品鑒定最困難的除了要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法規規範以外,必須要讓專家和鑒定證書對藝術品的鑒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或許才能真正起到一定的遏製作用。

熱詞:

  • 金融化
  • 理財産品
  • 亂象
  • 藝術品市場
  • 藝術品鑒定
  • 藝術品收藏
  • 藝術品投資
  • 買手
  • 拍賣公司
  • 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