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跨國並購走向獨資化?


      光明的王佳芬、匯源的朱禮新、蒙牛的牛根生,這些赫赫有名的合作夥伴在不同場合表達出對達能相同的不滿。他們控訴這位法國佬“野心勃勃”卻又“高估自身的能力”。基於此,這些中方合作夥伴心懷警惕,並把合資企業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矛盾導火索在2007年正式點燃。這一年,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的發難徹底打亂了達能的算盤。這場歷時兩年的“達娃之爭”幾近耗盡當事雙方的精力。2009年9月30日,疲憊的婚姻終告結束。
      “達能在糾紛、官司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精力,而在産業層面積累的優勢卻逐步喪失。其品牌形象始終不夠鮮明,還幾乎演化為‘企圖侵吞中國民族企業的國民公敵’。”一位食品業人士感慨道。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樹韋則認為:“達能對中國市場的研究並不到位”,在他看來,管理和文化上的衝突並不是無法避免,比如可口可樂在中國擁有眾多合資企業卻沒有出現類似達能與中方之間的糾紛。他認為,主要原因就在於可口可樂牢牢把握了對合資企業的採購與銷售等關鍵環節的控制權,合資企業僅僅定位為一個生産工廠而已。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達能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由於對中國國情及市場尚不了解,所以通過收購、參股等合作方式進入;一旦在多個高毛利率行業站穩腳跟,如多美滋嬰幼兒奶粉、依雲高端礦泉水等均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具備了獨立經營的能力,其未來發展就會更偏重獨資。

獨資之路真的好走?


      雖然並購面臨著制度、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原因而很難成功,但是獨資沒有這些因素就真的會一路順風嗎?
      達能要在中國市場上開始前進的道路最大的問題恐怕是其自身目前發展並不理想的幾大業務結構比例。
      儘管鮮乳製品、飲用水、嬰兒營養品和臨床營養品這四大類均已進入中國,但與全球發展不同的是,達能集團規模最大的鮮乳製品板塊2009年才重新啟動,且至今尚不成規模。在達能公佈2009年達能財報中,其亞洲市場營收鮮乳製品、水飲料、嬰兒營養品和醫學營養品各佔12%、37%、48%和3%。而全球業務比例依次分別是57%、20%、17%和6%。差距可謂明顯。
      具體到單個業務部類上,達能同樣挑戰重重。
      達能的優勢體現在嬰兒食品方面,目前多美滋嬰兒奶粉在中國中高端市場的份額為15%左右,而其旗下的牛欄牌(Cow & Gate)和Olvarit嬰兒食品也開始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此外其高端水依雲也一直有不錯的市場口碑。但是,在被集團寄予厚望的鮮奶製品業務上,達能現在仍然只能供應上海、北京和廣州少數一線市場。在水飲料方面,達能旗下還有樂百氏、脈動、達能益力等品牌。但整體來講,在普通飲用水等飲料市場,達能尚無法與康師傅、娃哈哈等企業相媲美。此外,達能近幾年來頻繁佈局的這四大領域,將隨時面臨雀巢的直接競爭。看來獨資的道路也是非常糾結。


1.你吃過達能的産品嗎?
經常吃,餅乾、依雲的水、酸奶等等
沒留意,不太認識這個牌子
2.你覺得達能為什麼從並購走向獨資?
管理不善,只能捨棄並購的企業
就是個過渡,看看中國市場什麼行情,過渡完就扔了
實力雄厚沒必要並購,自己就能吃下整個中國市場
跨國並購的啟示
微博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