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安居”為本 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 >

人民日報三問保障房:防止出現城市貧民窟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4日 1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保障房三問:資金房源哪來?公平公正怎樣保證?百姓如何住得安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宣佈,今年我國將開建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相比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70%,面積大體相當於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應量,創歷年之最。

  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房開建,建房資金從哪來?建成後,如何保證公平公正地分配?百姓入住後,如何住得起,住得好?人們盼望著好事做好,實事做實。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分赴重慶、山東、安徽、吉林等地,就保障性住房建設進行了調查採訪。

  資金房源哪來?

  政策扶持,政府投入,市場融資,眾人拾柴火焰高

  山城重慶,近來因一個宏偉的“農民變市民計劃”而備受矚目,同樣也因龐大的“公租房計劃”而備受期待。

  “重慶的保障性住房,將以公租房為主體,涵蓋了過去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從2010年起的3年內,重慶要在主城區和6個區域中心城市、2個衛星城等區域共建設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解決200多萬人的住房困難問題。

  “手中有地,建房有底”,重慶市早在2002年就建立起土地整治儲備中心。2003年又在其基礎上成立“重慶地産集團”,由市政府注資,建立了政府主導型的土地儲備供應機制。重慶大規模建設公租房,其中主城就從儲備地中拿出3萬畝作為劃撥地投入。

  地有了,錢從哪來?

  據測算,重慶建4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實際投資1000多億元。這其中,30%由政府投入:土地全部劃撥,土地成本作為國有資産注入;每年土地出讓收益的5%用於公租房建設;中央下撥的專項資金和市裏每年安排的財政預算資金。其餘的700多億元則來自社會融資。目前重慶已落實公積金貸款30億元、銀行融資58億元,工商、華夏、交通等銀行提出意向性貸款160億元,還有許多國際財團和信託基金正在就貸款項目考察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