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復蘇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並將在較長時期內處於以緩慢、複雜和曲折復蘇為特徵的“後危機時代”。
2010和2011財年日本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或意味若日元漲勢損害經濟復蘇,未來將有進一步放寬政策。[詳細]
2010年全球經濟形勢表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遠未結束,全球實體經濟的復蘇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艱難。[詳細]
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
長期以來,稀土這一高新技術製造業所必需的原料,我國卻一直以“泥巴”價格進行出口。 [詳細]
鄧崎琳建議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優惠措施鼓勵企業出海“買礦”,避免陷入“議價權旁落”的被動局面。[詳細]
以往世界格局由發達國家來操縱或者治理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等際治理機構中發達家更具發言權,伴隨著經濟危機歐美的衰落和新型經濟體的崛起,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爭取更多的份額。
此次金融危機使得世界經濟格局産生變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一起來研究如何平衡世界經濟。[詳細]
不管是金融投資還是實體投資,中國做的越來越多,所以在IMF和世行等話語權和地位的提升都是應該的。[詳細]
在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放緩的情況下,各國更加依賴於出口貿易,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同時,各國在匯率方面的矛盾將不斷激化,甚至競相貶低其貨幣,貨幣戰爭看似一觸即發。
南非財政部長戈爾丹表示將通過購買外幣、拋售本幣的方式直接干預匯市,削弱本幣蘭特的匯率。[詳細]
拉米表示,各國在匯率上的不協調干預已經讓他感到擔憂,擔心匯率爭端將演變成保護主義。[詳細]
十二五規劃是中國首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五年計劃,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臺,中國在全球經濟環境中的角色,將發生重要變化。 伴隨話語權而來的既包括對於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更大期待,也有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各種論調。
大約10年前,中國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之前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今年則超越日本。[詳細]
亞洲將在全球經濟未來十年的增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明顯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增長的驅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