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十二五”期間國際發展環境解析 >

趙晉平:全球經濟與我國對外經濟形勢展望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1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綜合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遠未結束,全球實體經濟的復蘇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艱難。

   如果美國、日本等經濟體為了改善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被迫退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對全球經濟復蘇和市場需求回升形成嚴重衝擊,不能排除全球實體經濟因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下半年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出口將難以延續上半年快速反彈趨勢。預計全年平均水平將低於20%的年初預測結果,貿易順差可能縮小20%~30%。

  2010年上半年的全球經濟形勢表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遠未結束,全球實體經濟的復蘇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艱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對外貿易將繼續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如何在穩定外需的同時加大結構轉型力度,成為貿易政策調整的最大考驗之一。

  一、全球經濟仍將保持緩慢復蘇勢頭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復蘇目前仍在持續。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為2.7%,主要來自居民消費較快增長和庫存增加的帶動。美國本輪經濟復蘇的勢頭快於前兩輪,一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經濟衰退更為嚴重,基數較低;二是由於金融穩定和經濟刺激政策力度遠超以往。從總需求(消費+設備、住宅投資+出口)角度來看,消費和出口增加是推動美國強勁復蘇的兩大因素,説明目前的增長是實施國內減稅政策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效果的體現,符合美國實施所謂“出口倍增計劃”的需要。同時也意味著美國今後的經濟復蘇和增長將更多受到外部市場需求的左右。4月份美國的礦工業指數同比上升5.2%,遠超過一季度各月水平,但從已經發佈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指數來看,5月和6月明顯回落,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將放慢。IMF在4月份的經濟展望中,預測2010年美國經濟增速將達到3.1%,比1月份調高0.4個百分點;7月8日,又將預測值上調0.2個百分點。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對美國消費復蘇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強勁增長拉動美國出口增加等樂觀預期的影響。

  歐洲經濟因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歐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而受到影響。南歐三國中,西班牙的經濟規模最大,2009年GDP達1.5萬億美元,佔歐盟的8.9%;希臘和葡萄牙的經濟規模小得多,三國合計僅佔歐盟的12.3%和全球的3.5%。因此,三國經濟對歐盟和全球經濟增長的可能影響是有限的。從貿易關係來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歐盟核心成員國對南歐三國出口在其全部出口中的比重並不高,如對西班牙的出口比重在4%~8%之間,受出口拖累的可能性比較小。相反,隨著歐元持續貶值,將有利於歐元區國家擴大對歐元區以外地區出口,對實體經濟産生積極影響。如果主權債務危機能夠控制在目前的範圍內,歐元區主要國家經濟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仍然有可能整體保持緩慢復蘇勢頭。2010年一季度,歐元區實際增長率達到0.8%,成為連續第三個季度的正增長。IMF今年4月份預測歐元區2010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0%,維持原預測值不變;7月8日公佈的對歐元區增長率的最新預測仍維持不變,表明相對於美國而言,對歐洲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但緩慢復蘇的預期目前並沒有改變。

  日本經濟已保持了4個季度的增長,一季度增長率回升到5.0%,主要受消費和海外凈需求增長的拉動。面向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出口的強勁增長是日本外需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增長則主要來源於節能型耐用消費品購買獎勵政策的刺激效果。二季度以來,5月和6月有關日本經濟景氣的先行指數和一致指數均出現下降,預計經濟增長將有所放緩。IMF最新預測(7月8日)2010年日本經濟增長率達到2.4%,比4月份和1月份預測值分別高出0.5個、0.7個百分點。這説明IMF對日本經濟在2010年的表現逐步趨於樂觀。

  今年以來,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韓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在出口和國內消費增長的帶動下繼續保持了強勁復蘇勢頭。根據IMF的最新預測,這些經濟體2010年的經濟增長率普遍比4月預測要高,其中中國、印度、巴西分別上調了0.5個、0.6個和1.6個百分點。綜合上述分析結果,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然對投資者信心造成較大衝擊,導致金融市場劇烈震蕩,但是並沒有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逆轉。7月8日,IMF將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預測值進一步上調至4.6%,高出4月份預測值達0.4個百分點。

  二、全球金融風險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強

  和前一階段相比,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首先,主權債務危機繼續存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的可能性。事實上,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嚴重超標並非南歐三國所獨有,歐洲許多國家存在同樣問題。美國的國債餘額也突破13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90%地方政府爆發債務危機的風險也明顯上升。日本的公共債務率歷來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隨著2009年以來一系列的財政刺激政策的推出,最終將超過200%的高值。因此,主權債務危機存在向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蔓延,並導致國際金融危機再度重演的可能性。

  其次,儘管南歐三國的主權債務危機對歐洲和全球實體經濟的衝擊十分有限,但是,隨著歐洲國家普遍開始實施緊縮財政政策,佔全球GDP30%的歐盟市場需求將面臨強大下行壓力,這對於以歐洲為主要市場之一的亞太地區國家來説,帶動經濟復蘇的出口增長將可能放緩。如果美國、日本等其他經濟體為了改善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被迫退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對全球經濟復蘇和市場需求回升的衝擊將會更為嚴重,不能排除全球實體經濟因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最後,世界主要經濟體還面臨著其他一些風險和經濟下行壓力。從美國來看,在歐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隨著美元升值加快,出口拉動型增長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很大挑戰,外部市場需求增長的不確定性也會産生負面影響。就業改善滯後於經濟復蘇進程對消費增長不利,房貸問題和通貨緊縮壓力仍然難以消除等,以上問題都有可能制約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從歐洲來看,流動性緊縮、鉅額不良資産和高失業率是主權債務危機之外的主要風險因素。日本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通貨緊縮壓力和海外需求增長的不確定性。新興市場國家則將面臨通貨膨脹、資産價格泡沫化、匯率波動和國際市場需求收縮的多重壓力。總體來看,2010~2011年全球增長的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經濟復蘇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艱難。

  三、我國出口的恢復性增長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影響,全球貿易出現恢復性增長。1~4月份,美歐日等三大發達經濟體的進口平均增長了17.5%,其中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分別增長了20.9%、4.8%和29.0%。這對於帶動中國出口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1~6月,我國出口達7050.9億美元,同比增長35.2%,按照貿易額計算,比2008年同期增加5.8%。説明出口已經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從出口市場來看,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面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長回升遠遠快於其他傳統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二是對歐、美、日等三大貿易夥伴出口分別增長36.0%、28.3%和25.2%,即面向歐盟的出口增長速度明顯高於面向美國和日本市場的出口.説明目前中國出口尚未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直接影響。

  一般來説,由於國際貿易訂單和實際交易之間存在時間差,出口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可能會在下半年有所顯現。2009年,中國與南歐三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44.4億美元,佔全部貿易額的1.1%,其中出口194.5億美元,佔1.6%;進口49.9億美元,佔0.5%。因此,如果危機能夠控制在目前南歐三國範圍內,對今後我國出口可能帶來的直接衝擊是十分有限的。

  但是,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以下三個方面的風險將明顯加大我國出口增長的不確定性。一是歐洲國家出於財政債務負擔減壓的需要,普遍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二是投資者規避高風險資産導致的歐元持續貶值;三是主權債務危機繼續向歐元區、歐盟甚至世界其他國家蔓延並引發新一輪國際金融危機。在第一和第二種情形下,由於歐洲經濟回升放緩和市場需求收縮,人民幣相對於歐元持續升值或保持高位。我國面向歐盟的出口將受到較大影響。歐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09年,我國對歐盟出口達2362.8億美元,佔19.7%;進口1277.6億美元,佔12.7%。對歐盟貿易順差1085.3億美元,佔全部順差的55.3%,其中對南歐三國順差144.7億美元,佔7.4%。對歐盟出口受阻對全部出口和經濟增長帶來的下行壓力較大。另外,在歐元貶值的背景下,我國從歐盟地區的進口可能明顯增加,這將縮小對歐貿易順差,使得我國今年以來貿易順差大幅度下降趨勢進一步加劇,明顯提升擴大內需的壓力。目前來看,出現第三種情況的可能性較小,第一和第二種情形已經有所顯現,我國對歐出口將面臨較大困難。

  另一方面,美日等我國主要市場進口需求增長對帶動我國出口恢復性增長的作用有所減弱。如根據對方的統計,美國2010年1~4月從中國的進口僅增長13.9%,中國份額同比降低了1.4個百分點;日本1~5月來自中國進口增長22.1%,低於全部進口26.9%的增長水平。在市場需求因素趨緊的同時,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明顯增加等外部環境惡化、重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可能帶來人民幣單邊升值等因素,將會進一步加大出口增長的難度。總體來看,下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出口將難以延續上半年快速反彈趨勢。2010年出口增長將呈現明顯的“前高後低”走勢,預計全年平均水平將低於20%的年初預測結果,貿易順差可能縮小20%~30%。

  我國實際利用外資今年以來實現了恢復性增長,1~6月同比增長19.6%,其中來自歐盟27國的投資增長了19.0%,與平均增長率基本持平。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歐三國對華直接投資截至2008年末累計為15.7億美元,佔累計外資總額的0.19%;2008年當年實際到位資金為2.38億美元,其中西班牙最多,達2.09億美元,葡萄牙和希臘分別僅有829萬和1308萬美元,共佔比0.21%。因此,南歐三國對中國利用外資的影響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歐盟對華直接投資2008年達到49.9億美元,佔4.61%,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15.8億美元,佔比6.85%。受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在歐元升值,歐洲市場流動性緊縮和市場需求疲軟的條件下,今年歐盟對我國的直接投資將可能面臨較大困難,這對我國利用外資形勢將産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但總體來看,影響是相對有限的。另一方面,這可以為我國企業對歐企業並購投資帶來一些難得機遇。根據國際著名經濟信息供應商路透~湯姆孫公司的統計,2010年上半年全球並購投資同比增加了6.9%,扭轉了連續兩年的大幅度下降趨勢,其中中國的對外並購投資增長2.6倍。預計中國對外投資全年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四、妥善處理促進出口增長與結構調整的關係

  第一,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政策協調,將穩定國際金融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作為對外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2008年以來的經驗表明,加強G20等框架下的國際合作與政策協調對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會有助於防範主權債務危機的進一步擴大和蔓延。近年來,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日趨上升,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良好表現和強大的外匯資産儲備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在解決全球問題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中國的參與有助於使國際經濟形勢朝著有利於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方向轉化,我們最終可以從世界經濟穩步復蘇和外部環境的改善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中國應明確表明維持現有儲備資産結構和支持歐元穩定的態度,以穩定市場預期,防止出現歐元大幅度貶值帶來資産縮水問題的長期化,實現儲備資産增值保值。近年來,出於促進儲備資産多元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需要,許多專家建議增加歐元在儲備資産和一籃子貨幣中的比重。這一必要性並不會因目前歐洲金融市場動蕩而發生變化。規避高風險歐元資産的投資活動導致歐元貶值和資産價格下降,降低了歐元資産增持成本。如果在對未來風險和歐元走勢作出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增持部分歐元資産,既有利於穩定歐洲金融市場和投資者信心,同時有利於為促進我國儲備資産多元化和一籃子貨幣調整等市場機制建設做好準備。

  第三,積極應對主權債務危機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抓住我國外經貿發展的新機遇,做好相應的政策準備。一是應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歐洲市場參與企業並購重組,獲取更多品牌、技術、管理、市場營銷策略等戰略資源;二是保持外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完善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機制化建設;三是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雙邊和區域多邊合作,通過相互之間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和商簽自貿區協定等方式深化合作層次;四是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為吸收跨國公司投資創造便利條件,提供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