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十二五”期間國際發展環境解析 >

葉檀:中國增加金融話語權 金錢與話筒的交易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17: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人物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金融話語權的增加,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西方各國盯著中國的外匯儲備,而中國希望通過外匯儲備換回更多的投票權與話語權,改變國際金融遊戲規則由西方獨霸的局面。現在雙方基本成交。

  4月25日,世界銀行一致通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3.13個百分點的改革方案,中國投票權僅次於美國和日本,超過德國、英國和法國。由於話語權與出資連動,這意味著中國出資大幅增加,世行成員一致同意增資35億 美元,是20多年來首次大規模增資,目的是填補世行在金融危機期間的大量借貸,投票權的轉讓也給世行多帶來16億美元資金。

  這是金錢與話筒的交易,中國開始坐上金融談判桌的主座。

  西方發達國家是不得已而為之。

  發達國家面臨主權債務危機。從希臘開始的主權債務風暴尚未平息,只有獲得足夠的資金援助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以免傳導到金融機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受金融危機影響,銀行産生的壞賬金額已降低了5000億美元,降至23000億美元。但是,剩餘壞賬的1/3仍須由銀行承擔。在歐洲一些國家,銀行資産水平依然欠佳;而按揭貸款違約依然令美國債務人深陷重重危機之中。

  同時世行開支龐大,屢屢受到質疑,但又希望在國際經濟事務中有更大的作為,加強對全球經濟的控制與調節能力。此次世行的政府借貸部門——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將得到實收資金共51億美元,是世行862億美元增加資本的實收部分。作為投票權調整的一部分,世行私人投資部門國際金融集團將獲得2億美元的注資。中國在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投票權將從2.77%增至4.42%,韓國將從0.99%增至1.57%,而法國和英國的投票權均從4.15%跌至 3.75%。

  中國增加了金融話語權,卻沒有影響兩大金融機構的架構,也沒有獲得本質突破。

  IMF與世界銀行這兩個國際金融機構是歐美統治全球金融的利器。世界銀行與IMF的最高領導人實行“世襲制”,世行行長由其最大股東國美國提名,並由美國人擔任;IMF總裁一職60多年來一直由歐洲人把持。不管怎麼改革,都不會影響到美國人的一票否決權。

  IMF成員國的地位同樣失衡。歐盟擁有IMF32.2%的投票權,美國和日本各擁有17.4%和6.2%,在IMF執行董事會的24個成員中,有7 個來自歐盟。這些國家不僅堅持繼續佔有比例過高的代表席位,還堅決要求在挑選IMF總裁方面擁有最終決定權,IMF成為歐盟的派出機構。其公正性飽受詬病。轉讓投票權受到歐洲國家的巨大阻礙,他們希望通過外匯交易市場獲得中國的外匯儲備,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發展中國家不願意通過匯率變革被發達國家割羊毛,更不願意貿然購買希臘、意大利等國的主權債務,為西方國家的奢華生活買單。為了平衡全球資産負債表,中國、日本等外匯儲備高持有國必須出讓自己的儲備,但前提是,中國等國家應該得到自己想購買的東西,比如高科技産品,比如世界銀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

  中國在世界銀行得到了些許讓步,那麼,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呢?4月24日,該組織政策指導委員會呼籲各國加強國際合作、繼續應對全球復蘇過程中持續存在的風險,包括主權債務問題。甚至建議G20徵收“金融穩定貢獻金”,用於支付未來任何政府救助計劃的費用,卻對自身的改革只字不提。

  這是艱難的博弈,中國付出巨大的代價只能有尺寸之得。但這些許進步,不能視為本質的一步,只要中國經濟結構與中國貨幣轉型不成功,任何的話語權增加,背後都隱藏著對中國外匯儲備的覬覦。

  幸運的是,面對國際談判,中國的政府官員與財經人員表現出越來越令人讚賞的理智,以就商業論商業的專業素質,無論是周小川還是劉明康,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並不丟臉。只有面對國內的利益階層時,中國財經官員的説辭才會漏洞百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