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十二五”期間國際發展環境解析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1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與主持人在演播室 攝像/王維亮
中國經濟網9月29日北京訊 (記者 邵希煒)近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做客中國經濟網,向我們解讀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情況及發展前景。他表示,隨著“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世界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的發展週期。由於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東升西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也紛紛決定提高中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
在談到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時,霍建國院長表示,目前世界上普遍認為此次危機對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影響期已經過去,但是對於這次危機是否結束還存在爭議。有些學者認為此次金融危機可能還存在一些後續的影響,對將來銀行金融業的治理,包括對將來各國主權債務的一些規範管理方面,還將會引起一系列的後續影響。
由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使得美國一些投行和一些大的商業銀行出現資金運轉和調度的困難。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出面為這些銀行提供流動資金,甚至把銀行的壞賬和有毒資産擱置一邊,來保障銀行的正常運轉。雖然這些做法穩定了銀行的功能,使其可以正常發揮作用,但銀行現在的主要業務還沒能完全恢復到經濟危機前的水平,現在的銀行業也僅能保證其自身的資産平衡和自我循環能力的恢復。而銀行對於商業貸款、投資貸款以及對製造業貸款的投放能力仍然比較弱,潛在問題仍然有很多。因此,霍建國認為目前世界經濟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即金融危機時期過去後的修復期。
隨著“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世界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的發展週期。霍建國院長表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僅衝擊了整個金融體系,還破壞了整個全球經濟增長以及貿易投資的增長,甚至停滯了世界經濟發展。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負0.6%,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平均為負3.2%;只有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發展國家達到了平均3.4%的經濟增長,中國更是維持了9.1%的高增長水平。這也表明,由金融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國家的增長表現出一種“逆向”的變化,即發達國家無論從經濟總量以及在經濟增長中的表現和作出的貢獻都有大幅度的回落。與之相反,新興發展國家在整個全球經濟當中所佔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對經濟增長所做出的貢獻份額也越來越大。
以中國為例。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1%,為當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接近28%的幅度,約佔增長幅度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説,中國經濟的增長拉動了全球經濟的增長。因此,此次金融危機使得世界經濟格局産生變化,這也是導致G20集團成立的原因,即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一起來研究如何平衡世界經濟,怎樣調整世界經濟並讓世界經濟保持一個穩定增長的新週期。
有人認為,新興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可以憑藉此次金融危機一舉超越發達國家,霍建國院長並不贊同這種觀點。他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雖然此次經濟危機重創了發達國家的經濟,但發達國家的GDP仍佔全球經濟總量的50%以上,僅美國一國的GDP就達到約14.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GDP總量的四分之一(2009年全球GDP總量為58.13萬億美元)。因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經濟方面的這種“逆向”發展現象只是一個此起彼落的感覺,而非事實。也有人稱其為“東升西降”,因為發展中國家大多數在東方,而發達國家大多數在西方。就是這“一升一降”形成的落差,使得目前世界經濟的治理過程中要更重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尊重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切實利益。
以往的世界經濟格局由發達國家來操縱或者治理,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等國際經濟治理機構中,發達國家更具發言權。經濟危機後,由於各國經濟發展增速的比例不同,發達國家不得不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建議,甚至需要和發展中國家一起研究如何穩定世界經濟發展。G20集團由9個發達國家和11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一個世界經濟的議事機構,雖然它沒有決定權,但它可以通過對話的形式來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過去的世界經濟發展當中,全球投資和全球貿易額在高峰時曾經達到1.9萬億美元。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這個數字下降到1.7萬億美元;2009年更是急劇下降了39%。應該説,全球投資和貿易額的大幅下降與國際機構協調的滯後是分不開的,世界需要一個有權威的機構來協調各國在跨國投資和跨國經營中的利益關係。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本應起到協調作用的國際組織,由於話語權被一些發達國家所操縱,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不滿,從而影響了這些國際組織本應發揮的作用。
因此,此次危機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紛紛決定提高中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的份額,也就是間接擴大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因此,這些國際組織才能在今後做到更加公平。
霍建國院長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在目前這個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影響各國之間經貿關係的主要矛盾就是貿易保護政策。“歷史的經驗表明,在一個國家經濟困難的時候,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是很容易抬頭的。”霍建國院長稱,美國頒布的經濟刺激政策裏寫明要優先購買本國産品,這就屬於貿易保護主義,因此也受到很多國家的指責。最然在G20多倫多峰會上,各國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推動貿易的穩定發展”和“繼續擴大貿易”寫入《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宣言》之中並簽了字,但會後仍有16個國家頒布了帶有不同程度的貿易保護色彩的措施。隨著各國不斷地加強溝通,世界輿論也出現明確的一些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才遏制了貿易保護主義愈發嚴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