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訊【見習記者 韓嘯】標準普爾日前發佈報告稱,過去3年內,中資銀行海外資産擴張約176%。目前中資銀行海外業務佔總資産的比重遠低於10%,且由於國內強勁的利潤率,海外利潤的佔比則更低。因此,中資銀行海外資産的迅猛增長不會影響它們的評級。
標準普爾是在名為《中資銀行海外擴張不會動搖其在國內市場的穩定信用》的報告中做出上述表示的。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曾怡景表示:“儘管國內市場增長前景依舊強勁,但中資銀行正穩步向海外擴張。雖然地理佈局的多元化可能帶來益處,但快速海外擴張也可能考驗中資銀行的運營和風險管理能力。不過我們認為中資銀行的海外擴張不會影響它們的信用狀況。”
根據該報告,儘管主要中資銀行海外資産增長勢頭強勁,但未來兩三年內它們的海外業務不太可能顯著影響標準普爾對它們的評級。這是因為中資銀行不太可能通過大規模並購擴張海外業務。目前中資銀行海外業務佔總資産的比重遠低於10%,且由於國內強勁的利潤率,海外利潤的佔比則更低。
曾怡景表示:“中資銀行海外資産的信用質量仍保持良好,截至2011年底,不良貸款比率仍遠低於1%。海外市場的客戶存款仍是中資銀行主要的融資來源,尤其是在香港地區。最重要的是,目前為止中資銀行的收購交易規模均相對較小,表明中資銀行似乎在謹慎前行。”
報告稱,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和作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令國內市場流動性過剩。中國人民銀行不時通過抑制國內信貸增長的方式以避免經濟過熱,主要中資銀行發現擴張海外貸款業務是實現資産優化配置和提高利潤率的好辦法。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也對中資銀行的海外銀行服務産生了大量需求。
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使用日益頻繁,自然為中資銀行在海外市場創造了清算和結算服務。此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隨後的歐債危機迫使很多全球銀行降低杠桿水平。它們在貸款市場的撤退,尤其是在亞洲新興市場,為中資銀行提供了擴張機遇。
據此前數據,截至2011年6月末,中資銀行已在境外設立子行18家、分行56家、附屬公司23家;中資銀行在境外收購機構也已達到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