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向真實的盈利增長看齊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0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最近一個季度,“盈利預增”公司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勢。統計顯示,雖然大盤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裏跌幅超過10%,但半年報預增的個股、特別是預增30%以上的個股,平均漲跌幅卻是正4.38%。因此,投資者選股應向實實在在的盈利增長看齊。

  在我們看來,選股邏輯的轉變,有著一定的市場原因。

  首先,多項政策出臺努力引導價值投資理念的回歸。監管層的領導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價值投資的意義,滬深兩大交易所也連續頒布了多項新政,限制“炒小”、“炒新”。在此背景下,垃圾股逐漸喪失了“殼資源價值”,價值投資的意義日益凸顯。

  其次,宏觀環境導致行業“百花齊放”的特點不再。市場在上升通道時,每個行業都能看到增長,增長本身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市場也常常表現為“你方唱罷我登場”,行業輪動的特徵明顯。而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由於持續增長的行業不多,因此顯得尤為難能可貴,也得到了各方面更多的關注。

  再次,散戶的撤退和機構投資者的挺進也在改變著市場參與者的結構。來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統計顯示,券商客戶保證金陸續轉出,散戶相繼離場。相反,機構卻在進場。有統計顯示,包括公募基金和專戶投資在內的資産管理規模已突破3萬億元,很快將超過2007年的最高點,不少公司總管理份額和凈值規模雙雙創出歷史新高,這還不包括日益增長的社保基金、不斷攀升的保險公司與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持續放大的QFII配額等。機構投資者日益成為市場的主流。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市場下行通道中,機構持股呈現“抱團”趨勢。統計顯示,雖然大盤下跌幅度不小,但基金的倉位仍然很高,主要原因便是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而機構不斷買入的正是那些盈利增長的個股,買入行為推升了股票的價位,高增長個股的預期很快在股價上得到了體現。這也是很多基金在過去一段時間大幅跑贏大盤的原因。

  無論如何,瞄準“盈利預增”公司是過去幾個月中最應該採取的選股方法。至於這一方法的有效性還能持續多久,我們尚不能肯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上述分析的邏輯是客觀的、長遠的。如果分析的一些背景因素仍然維持不變,那麼,追求盈利增長個股的慣性還應該能夠持續一段時間。

  (作者單位: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數量化投資部)

熱詞:

  • 盈利增長
  • 買入行為
  • 選股
  • 價值投資
  • 公募基金
  • 盈利預增
  • 大盤下跌
  • 散戶
  • 機構投資者
  • 持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