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五月份的樓市確實很紅,以至於五月尚未結束時,各媒體就紛紛以“成交量必創年內新高”為題進行報道,而業內也對“紅五月”表現出極大關注。單純地對樓市的動態進行報道無可厚非,畢竟樓市沉寂了太久。“年內新高”是極具新聞點的素材,但在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就當前房地産市場形勢和下一步政策走向等問題強調,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而《人民日報》(海外版)也刊登文章稱,不必對“紅五月”過度解讀,別對調控鬆綁抱幻想。
為何“紅五月”如此受關注,有兩個背景不容忽視。其一,各地樓市“微調”不斷,通過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普通住宅標準、降低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實施購房落戶政策等手段實現小範圍的“政策寬鬆”;其二,成交的持續放量,使得市場上“房價上漲”和“恐慌入市”的觀點再次出現。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城市推出鼓勵剛需入市的地方性政策,有被叫停的,更多的則是順利過關得以實施。其中,“限購”是一道紅線,凡是未觸及紅線的地方性政策基本都得以實施,這也與國家所提的保障剛性購房群體住房需要的原則相吻合。也許是“調控從嚴”給了開發商太大壓力,在今年上半年地方性“微調”政策不斷出臺及市場成交反彈強勁的背景下,一些開發商産生了“錯覺”,認為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觸底”的情況下,地方性“微調”可以變相“鬆綁”樓市。而在這一“錯覺”的誘導下,甚至有開發商正在或計劃上調房價,迎接臆想中隨時可能會出現的“恐慌入市”。其實,這是投機的心態在作祟,而住建部日前的表態則是對這種投機心態的警告。“紅五月”其實是值得擊掌相賀的,畢竟調控的目的是要市場理性繁榮,在擠出投資投機性需求後,讓剛性需求真正得以釋放。而“紅五月”也確是如此,在開發商加大剛需房源供給力度並以優惠促銷降低購房成本的背景下,剛需放量入市。從“紅五月”中樓市該學到的是積極調整開發結構,增加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應,而不是不切實際的臆想。
(本刊記者王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