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剷除“地溝油”不能過分迷信檢測手段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揚子晚報》報道,“地溝油”走上餐桌一度讓人談“虎”色變,如何有效對其快速檢測更成為關注焦點。衛生部日前表示,自向公眾徵集意見以來,共收到762份關於檢驗方法或檢驗指標的建議,初步確定了4個儀器法和3個可現場使用的快速法,目前正在進一步驗證和完善中。

  對於“地溝油”,消費者對此並不陌生,近年來有關地溝油的新聞似乎從未間斷過,媒體時不時的就會曝光出一些被查處的地溝油的黑作坊,而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加工出的“地溝油”通過“地下渠道”不斷流向食品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甚至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

  面對日趨氾濫的地溝油,監管和檢測方面的水平卻令人心寒。在監管上,市容、城管、工商、質監各管一攤,導致黑心廠家有巨大的空子可鑽;而在地溝油的檢測方面,目前還沒有有效辦法。一個尷尬的例證就是,此前當有人將一批地溝油樣品送至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其中兩瓶樣油的檢測結果竟符合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動物油的一般指標要求。

  氾濫猖獗的地溝油,分明在提醒人們,與其對不法廠商口誅筆伐,與其呼籲儘快提高食用油檢測技術,不如從這個危機出發,全面審視食品安全標準和檢測方法上的不足。當食品安全終於能夠高標準地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吃得放心”對國人來説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出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辦法,更沒有預防危機發生的手段。對地溝油的治理並非檢測手段或標準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監管如何跟進。從相關報道來看,地溝油生産氾濫並得以做大的“秘訣”大體不外乎兩點:一是這些違規生産者“組織嚴密”,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客觀上給政府監管帶來很大的難度;二是存在公權力上的庇護。

  誠然,“地溝油”的監管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比如一些“地溝油”樣品的酸價檢測結果能夠符合現有標準。但是,這並不是相關部門為自己開脫的理由。早在2010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就明確商務、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衛生等部門的分工與職責,這需要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應對“地溝油”亂象,不留監管死角。可以説,不管是客觀難度,還是主觀不作為,監管部門都難辭其咎。任何一種食品的監管,大致分為原料、生産、銷售三個環節,但在這三個環節,“地溝油”的監管都存在很多疏漏。因此,面對日益産業化的“地溝油”加工,各職能部門應該拿出最大的誠意,儘快堵上監管漏洞。更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安全關乎基本民生,儘快建立嚴苛的問責機制,對於那些監管缺位或失職的部門予以行政問責。

熱詞:

  • 地溝油
  • 檢測技術
  • 檢測方法
  • 檢測結果
  • 檢測手段
  • 勢力
  • 秘訣
  • 揚子晚報
  • 地下渠道
  • 儀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