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上海醫保基金統籌部分已透支 總額預付困局待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2日 07: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最近的一個極端案例則是人保部欽選的總額預付7個試點市(自治區)之一河北省保定市,通過層層下達指標、超支醫生墊付的辦法控制醫保額度,導致醫院大面積拒收職工醫保病人,引發社會關注。

  人保部力推的控費新舉——醫保總額預付正逼得醫院頻頻推諉病人。

  今年2月底,上海市民秦嶺給市委書記俞正聲寫信,訴説肺癌晚期的父親被多家醫院推來推去、兩個月內被迫輾轉五家醫院的痛苦。當事件背後醫保額度的“推手”浮出水面,人們發現這絕非孤例。

  類似的例子近期已經頻繁發生,最近的一個極端案例則是人保部欽選的總額預付7個試點市(自治區)之一河北省保定市,通過層層下達指標、超支醫生墊付的辦法控制醫保額度,導致醫院大面積拒收職工醫保病人,引發社會關注。

  本報記者獲知的確切消息是,上海醫保基金的統籌部分已經透支,目前靠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在支撐。

  質疑聲也將這一醫保控費新舉推入困境——總額預付是否該繼續?如何繼續?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則認為“必須搞”,但管理應走向精細化。

  雙重困境

  除了人保部2011年選定的7個總額預付試點,全國許多地方都採用了類似的預算辦法:根據上年度基金使用情況,加上一個合理的增長率,作為醫療機構一年的報銷總盤子,以此控制醫保花費。

  一旦額度緊張,推諉病人就成為最簡單的辦法。每年1-3月是上海醫保年度的末季,也是推諉病人的高發期。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考核指標,對此並拿不出有效的辦法。

  “挑選病情不那麼嚴重的病人,一樣可以完成工作量。”研究上海醫改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胡蘇雲直言,這樣一來重病號就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更為誘惑的是,收治病情較輕的病人,可以加快病床週轉率,一方面縮短了“平均住院日”這一對三級醫院考核嚴格的指標,另一方面增加了醫院的經濟效益。

  總額預付還有一個“死穴”就是管不到自費項目和自費病人的花銷,而這兩塊是推高總體醫療花費的主力。

  胡蘇雲透露,從上海綜合性醫院的住院費用看,醫保病人和自費病人的貢獻各佔一半;一些專科醫院自費醫療收入達60%甚至更高。

  胡認為,只有醫保支付成為醫院的“生命線”時,總額預付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威力。但國內目前的狀況,一是普遍以藥養醫,藥品收入對醫院更為重要;二是醫保統籌層次太低,對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大城市醫院而言,自費病人將長期是一個主要服務群體。

  據統計,上海市級醫院的業務總收入中,醫保費用支付僅佔35.5%。在目前情況下力推醫保總額預付,幾乎必然導致推諉病人和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雙重困境。

  控費博弈

  醫保基金捉襟見肘的窘境,使得總額預付勢在必行,目前,上海醫保基金的統籌部分已經透支,目前靠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在支撐。

  從籌資看,上海的繳費比例已是全國最高標準,不太可能通過多

  繳費來增加基金。從待遇看,上海乃至全國醫保都是起付線偏高而保障偏低。

  既不能“開源”也不能“節流”,醫保基金應對壓力的惟一途徑,就是提高使用效率。為此上海醫保與醫院展開了漫長的博弈。

  2002年,上海開始在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試行“總額控制”的醫保預算管理。

  “一開始都拼命超支,以便獲得更大的額度分配。”胡蘇雲説,2009年7月,仁濟、市一、華山三家三甲醫院首批開展總額預付試點,改用“超支分擔、節余獎勵”的辦法。

  當年仁濟醫院實現結余250萬,獲得獎勵3300萬。按照約10%的毛利計算,這相當於醫院多做3億元的醫療收入,也就是該院兩個月的業務量。

  如此高額的獎勵,顯然會助長推諉病人的傾向。從今年開始,上海把總額預付推廣到全市,並且取消獎勵,改為節余自留。

  總額預付的效果也開始顯現。仁濟醫院著名的泌尿外科,一年7500台手術,佔全院手術量的25%。實施醫保總額預算後,住院均次費用下降了11%,均次藥費下降了5%。“能用X光檢查的,就不做CT,更不做核磁共振。”時任該院院長説。

  2010年,在病人數量增長10%的前提下,上海的藥品費用增速從往年的10%降至3%-4%。

  但是,將醫保總額預付給具體的醫療機構,需要具備的條件非常多,比如患者與醫院相對穩定的聯絡,醫保和醫院的談判機制等,或許我們還未完全具備。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客座教授蔡江南認為,只有當病人與醫療機構——最好是大型醫療聯合體——保持一種穩定的聯絡時,後者才能夠承擔醫保總額預付帶來的風險。

  亟待精細管理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認為,由於醫療費用是由醫患之外的第三方(醫保)支付,必然存在浪費的傾向,而後付制很難防範這種道德風險,因此總額預付制度必須推行,但同時也必須完善。

  鎮江衛生局局長林楓指出,預付制實質上是預算制,它要求總額預算下按某種方式付費。作為與總額預付配套的精細化管理,分別有按工作量、按人頭、按病種付費。

  按工作量支付可能誘導醫院挑選病情簡單的患者進行診療,按人頭預付比較適合醫患關係相對固定的基層醫療機構,按病種付費最為先進,但要求很高的管理水平。

  鎮江很早就實行了“人頭點數法”,對醫療機構而言同一個病人只計算一個人頭,財政補助與醫保支付按此標準給與,而不是單看就診人次和開藥數量。

  高解春表示,除了上述付費方式的改革,醫保的精細化管理還要做“分類給付”,比如同樣的症狀,拍X光片和做CT的報銷比例不同;CT檢查結果呈陰性和呈陽性,獲得的醫保給付也不同,這樣還能大幅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精細化的給付方式,需要科學的核定為基礎。據悉,上海已委託復旦大學數學學院,為各家醫院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數據模型。

  高則指出,分類給付也適用於針對不同的醫療機構付費。比如對一些康復機構,給予一定比例的報銷來分流患者,既能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也讓像秦嶺父親那樣的重症病人安心享受到臨終關懷。

  不過相關舉措,都有賴醫改的長期努力。

  (21世紀經濟報道)

熱詞:

  • 醫保基金
  • 按病種付費
  • 總額
  • 醫保定點
  • 基金使用
  • 節流
  • 推手
  • 開源
  • 生命線
  • 平均住院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