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車展是車企們展示各自風采的舞臺,但風采之外,也常常會有不夠風采的東西在不經意間展示出來。剛剛落幕的北京車展也是如此。就自主品牌車企而言,其不夠風采之處當然指的不是人們都能看得出來的與跨國車企的差距,而是無視這種差距卻自我感覺良好的浮躁心態。
車展之外,自主品牌車企的浮躁更多表現在市場路線上。有人説,市場上只有兩個品牌:一個是賣得好的品牌,一個是賣得不好的品牌。似乎是很自然地,在中國市場便有了這樣一種潛臺詞:自主品牌是那個賣得不好的品牌。這種認識,其實是對於過去自主品牌發展歷程的一個概括,即使汽車業內人士不認可,但消費者大多是這麼看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換個角度看,這種事實卻是另一種現實的必然結果:賣得好是因為做得好,賣得不好是因為做得不好。因此,若説市場上只有兩個品牌的話,那麼這兩個品牌只能是做得好的品牌和做不好的品牌。
作為被潛臺詞為做得不好的品牌,自主汽車品牌的浮躁隨處可見,比如,一個品牌還沒有做好,就開始想著開創幾個新品牌。每次車展自主車企都會爭先恐後地亮相自己的新品牌及新款車型,極力給人造成樣樣行、事事會還技術領先的印象。對此有人批評指出,汽車市場有其規律性,企業發展是一個具有階段性的漸次過程。雖然某些發展階段可以被壓縮,但是不可以被跳過。而自主車企多有“沒學會爬就想著跑”的急進心態,表現在市場戰略上就是貪大求量。攤子倒是鋪開了,錢也賺了不少,可最基本的質量、性能、技術等需要扎紮實實做好的工作卻被“跳過去”了。而當這個市場不再像以前那樣高速增長,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要有産品就可以賣的時候,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品牌馬上就可以被檢驗出來。
市場一旦形成以“兩個品牌”這種簡單劃分區別車企並由此決定消費行為的傾向,自主品牌面臨的打擊將會是沉重、持久而且致命的。有調查發現,中國市場正在經歷一波換車高峰,即10年井噴後第一批客戶開始換車或者家裏再添新車。二次購車者的最大變化是選擇高檔或豪華車,而近兩年豪華車銷量增長迅猛也證實了這一點。同時,跨國(合資)汽車品牌也在價格和渠道上紛紛向下走,不斷蠶食壓迫作為自主品牌立身之命根據地的三四線市場。不管是二次購車還是外(合)資品牌下行發展,自主品牌受到逼迫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們自己的基礎沒打好,是自己把自己從一開始就歸入了“做得不好”的品牌之列了。
不可否認,過去多年來自主品牌一直在進步,但這種“進步”更多是縱向跟自己比較,沒有橫向跟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比較。看不到自身與先進的差距,卻對那些微不足道的“進步”沾沾自喜,這種缺乏自知的浮躁心態是極為危險的,而危險其實已經近在腳下了。面對這種危險,有業內人士擔心中國自主汽車可能會重蹈手機業的覆轍。當時自主品牌手機銷量曾經一度佔據甚至超過市場份額的一半,但是當跨國企業開始注重有針對性地開發和推出低端産品時,自主品牌手機就開始面臨很大的壓力。由於品質不高,對核心技術及市場運營的精細化程度關注不足,導致現在國內市場自主品牌手機大都生存艱難,而不少曾經風光一時的品牌也早已消失不見了。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要想振作起來的話,倒是可以學學白色家電行業。經過數年打質量基礎,提技術實力,做品牌建設,一批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逐漸在市場站穩了腳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不僅可以同外資品牌一較高下,在海外市場上也打開一片天地,成為了真正意義上做得好也賣得好的品牌。
車鑒不遠,中國自主汽車品牌該好好反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