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機場大多數處於虧損狀態。專家表示,虧損與盈利要辯證分析,中小機場仍需建設,但建設思路需要轉變。
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部分旅遊城市,由於旅客流量大,所以盈利排名位居前30的機場主要集中在這些地方。而虧損的機場大多是客流量不足100萬人次的中小機場,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李曉津分析,中小機場虧損的這種狀態符合我國國情:“經濟發展還不太平衡,大家航空旅行的目的地和出發地比較集中,中小機場在總體來講需要外界支持來維持運轉,這也符合當初建設機場的目的。”
一個機場每天起降4架飛機,就會有24萬元的成本支出,中小機場的航班起降架次較低,沒有穩定客貨量,幾乎不可能達到盈利點,機場虧損的最終買單者都是當地政府。而同時虧損機場的存在也支撐了盈利機場的生存:“很多機場都開闢了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直達航班,客觀上支撐了大中型機場的發展,為國際航線提供了客源。”
一般來説,新建機場會帶來1:8的效應,建好一個機場、開通幾條航線,帶來的客流、資金等等,能為當地産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帶來無法估量的效益。李曉津分析説,中小機場還要建設,但是建設的思路需要改變:“在一些平原地帶,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包括地面交通各運輸比較發達的城市,可以以發展地面交通為主、機場建設為輔的方式來推動交通網絡的完善,特別是像高鐵通達的城市,旅客的出行更多的依靠地面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