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毒膠囊的事,還沒完。被曝光使用不合格膠囊的修正藥業,因為此前一直打著“修正藥,良心藥”的廣告,成為輿論譴責的焦點。而且,目前更有網民把譴責對象延伸到為修正藥業代言的十來位明星身上,孫紅雷、張豐毅、陳建斌、林永健等都曾為其代言。
相對於藥品監管、鉻超標危害等專業問題,公眾更熟悉的是那些在媒體上為問題藥廠吆喝的明星們,輿論的批評聲延燒到了代言明星身上也是正常的。2008年,明星鄧婕就因為代言了三鹿奶粉,而被網民怒斥為幫兇。 我國《食品安全法》中規定了代言人的法律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産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即明星代言不對産品的質量負責,而是對自己説的話負責。只要企業出具法定文件證明産品合格,並且明星也本著謹慎態度,審核相關文件,出演廣告沒有故意撒謊,就不應承擔責任。
保障食藥品安全,當然只能靠政府監管部門、行業自律以及專業的質量控制體系。在毒膠囊風暴中,我們要問責的是膠囊行業的集體潰敗,監管機制的集體潰敗,以及若干官員的瀆職責任,這是他們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問題藥企的明星代言人充其量只應接受職業道德方面的拷問。
通化金馬稱,在毒膠囊事件曝光之前,他們就根本沒有檢測鉻的設備。但是,早在2010年鉻檢測就寫入了《國家藥典》,國標實施一年多來,通化金馬就沒自行測過膠囊的鉻含量?諺語説“麵包裏只需要有一條蟲”,一條蟲就能説明整個麵包是壞的,不需要吃到第二條蟲。同理,通化金馬承認自己沒有檢測《國家藥典》中法定檢測項目--鉻,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還有多少藥品、多少法定項目藥廠沒有檢測?還有多少制度沒有得到遵守?監管部門為什麼沒有發現這些問題?
有個別專家稱,一天吃幾顆膠囊不會導致鉻中毒。問題在於鉻超標本身就意味著膠囊原材料是工業皮革下腳料,那就是“非食品原料”!其潛在風險是不可控的,並不止于鉻超標。類似的教訓,國人還經歷得少嗎?2008年三聚氰胺曝光之前,所有權威文獻都稱三聚氰胺無毒,結果呢?也正是在三聚氰胺事件痛定思痛之後,國家對食品添加劑實施“有罪推定”,不在國家目錄中的一律不許添加;把使用“非食品原料”製造食品,直接定義為生産有毒有害食品,不再需要考慮其究竟能造成多嚴重的健康損害。
毒膠囊事件,不是什麼鉻超標的“質量問題”,而是膠囊産業中相當數量的企業使用“非食品原料”,明知故犯。而且即使在建立了看似嚴密的GMP(即“優良製造標準”,適用於食品藥品行業的強制性標準)認證制度之後,監管部門也沒能及時發現問題。這些食藥監管失控的大問題,時刻威脅著國人的健康,而明星的代言責任只是枝節性的小問題。輿論的批評炮火不要搞錯了靶子。